「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
① 台湾武侠四大家是谁
叶洪生、林保淳双剑齐挥 第一部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问世
2005/06/02 17:35
本报讯
翻开台湾武侠小说史,你可以朗朗上口的武侠作家,除了古龙、金庸之外,还有谁呢?年轻一辈的读者可能多数会支吾其词、难言以对。监于於此,叁十年前就以一枝健笔品侠论剑的知名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与在国内大学首开武侠小说课程的淡江中文系教授林保淳,两人连袂写出40万字的《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堪称是海内外华文世界第一部数据最丰富、内容最翔实的武侠小说研究工具书,可视为台湾近半个世纪武侠作家与作品的缩影。
曾以独抱楼主笔名写作武侠小说的师大国文系教授杨昌年,以及擅长援引历史典籍融入武侠创作的云中岳、以《天地无声》崛起武坛的苏小欢、东吴大学与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汤哲声等「武林前辈」,特地齐聚一堂来祝贺新书问世,期盼能够再创武林盛世的荣景。
从八岁就开始「练功」的叶洪生,是先由打「圆牌」的儿戏中首次邂逅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的人物,再从母亲口中以及《蜀山剑侠连环图画》,略知故事梗概。等到十岁识字渐多,他到租书店寻查找觅,终於查找半套残缺不全的《蜀山剑侠传》,翌年又读了金庸《射雕英雄传》、司马翎《关洛风云录》,从此便与武侠小说结下不解之缘。叶洪生说,这五十年来「浪迹江湖」,挑灯看剑不下上千部,又有幸结识古龙、司马翎、慕容美、卧龙生、诸葛青云、高庸、秦红、萧逸、柳残阳、易容等不少武侠名家,恰巧见证了台湾武侠小说创作由发轫、成长、茁壮以迄式微、没落的整个兴衰历程,如果他不记下这些「武林秘辛」,台湾武侠文学的辉煌史迹恐将成为绝响,这将是武侠世界的一大遗憾。
但谈起发愤着书的因缘,除了在1991年,叶洪生与林保淳合资买下一家租书店的七百多部旧版武侠小说,以此约占台湾叁分之一武侠小说的藏书作为研究基础之外,最大的动机还得归因於1998年,他们两人赴美参加「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发现与会学者一味认定「台湾武侠作家都是以金庸为师」,完全抹杀台湾武侠作家的成就。为了「将事实真相公诸於世」,两人决定分工合作,前后写作历时五年、叁度易稿而成,藉此为台湾武侠小说的发展留下一部珍贵的历史纪录。
在台湾境内,继1998年「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今年六月四日、五日两天,国立国家图书馆与淡江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古龙小说学术研讨会」,对於国内武侠研究风气,也适时生成了推波助澜的效应。至於古龙在武侠小说史上的历史定位,叶洪生和林保淳则是将他视为「新派武侠」革命家,俨然具有一统江湖意味的「武林盟主」地位。总的来看,《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主要观照的是台湾武侠创作的内容、形式「与时推移,应物变化」的发展过程,在内容体系结构上,全书共分为四大章,每一章都标志着一个历史演进时期所呈现的主体精神面貌,涵盖的时间从1951年起,迄2000年止。其中又以第一章发轫期与第二章兴盛期为论述重心,钜细靡遗地说明了最初二十年间百花齐放的繁荣景况;第叁章退潮期系概述台湾武侠创作所面临的内外夹杀的困境;第四章衰微期则由台湾扩及大陆,论列岛内武侠出版商与创作者企图查找「第二春」的是非功过,兼及当今武侠研究的现况。
在评论作家及其作品方面,叶、林两人则是挑出十位主要作家作品为重点论述对象,代表老、中、青叁代的努力与成就。其中以郎红浣出道最早,为台湾武侠创作先行者,且首开职业作家报刊连载之风;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古龙四大家则在1960年代并驾齐驱,各领风骚。陆鱼、秦红为台籍作家之佼佼者,且各自对「新派武侠」有突破性的建树,非其他名家可以替换。而云中岳、柳残阳则取其不同的「江湖写实派」风格,两相对照,瑕瑜互见;尤以前者援史叙事,重现古代典章制度及风俗民情,值得推崇。至於温瑞安出道虽晚,却也赶上武侠退潮期的末班车,并以「超新派/现代派」手法颠复武侠文体形式,别具一格。
对历史系出身的叶洪生来说,这本新书同时也是他「退隐江湖」的封笔之作。叶洪生笑称,他真正想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做个「武侠太史公」,为中国独树一帜的通俗文学奇葩----武侠小说正本清源,去芜存菁,打通奇经八脉。而今这部重整台湾武侠作家作品的「武侠史记」终於完成,总算得偿宿愿,不虚此生。只不过,许多早期武侠名家的作品早已绝版多年、几不可得,叶洪生乃决定将个人近千部武侠小说藏书,捐赠给淡江大学武侠小说研究室典藏,好让后学者也能进入台湾武侠文学的殿堂。叶洪生还从中精选了105部武侠小说的原刊本,於新书发表会当天同步展出【武侠老书回顾展】,当他如数家珍地细说这些藏书的因缘始末与版本特色时,彷佛又回到了从前为了「寻宝」而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少侠」岁月呢!
② 司马翎的介绍
司马翎(1933-1989),本名吴思明,广东汕头人,将门之后,台湾「综艺侠情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艺基础深厚。叶洪生作品《台湾九大门派代表作》把他列在第一位;1当代著名武侠名家凤歌认为司马翎在文笔、博学、斗智、气势四项上,已经接近第一。2 1947年举家移居香港。大二时试作《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接着休学一年,同时撰写多部小说在港台报刊连载,一时声誉鹊起。司马翎的作品水平均衡,部部可观,不落俗套,各具创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坠,亦瑕不掩瑜。3被称为:「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为武侠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 60年代"台湾武侠四大家"是指那几位
古龙、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
④ 武侠小说四大著名作家是
武侠小说四大著名作家
分别是:温瑞安、金庸、古龙、梁羽生。
1.金庸:金庸武侠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比肩的畅销书,在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掀起学术界对其进行研究的热潮。
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
2.温瑞安:温瑞安既是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也是新武侠四大宗师之一。
其耳熟能详的作品有《逆水寒》《少年无情》等。
3.古龙:著名武侠小说家。
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
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4.梁羽生: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
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等。
⑤ 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都是谁他们的资料简介谁知道
台湾武侠的“四大天王”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
“三剑客”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
司马翎
本名吴思明(1933----1989),广东汕头人,台湾“综艺侠情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 “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将门之后。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艺基础深厚。1947年举家移居香港。1957年到台湾,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而始终不能忘情于武侠小说,大二时试作《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接着休学一年,同时撰写多部小说在港台报刊连载,一时声誉鹊起。毕业后曾任《民族晚报》记者、《新生报》编辑,仍以武侠著称。1983年于《联合报》连载最后一部作品《飞羽天关》,1985年其作品被腰斩而辍笔。1989年7月中旬病逝于汕头故居。
卧龙生
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原名牛鹤亭,1930年生于河南南阳县镇平镇。少年时就读于卧龙书院,后投身文学,逐以此为笔名。1958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写了39部武侠小说。 卧龙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台湾的“武侠泰斗”,名列“台湾十大武侠小说家”之首。其代表作有《飞燕惊龙》、《玉钗盟》、《无名萧》、《金剑雕翎》、《岳小钗》等。
诸葛青云
诸葛青云,本名张建新(1929—1996年),山西解县人。台北行政专科学校(即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前身)毕业,曾任“总统府第一局”科员。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界,与古龙、司马翎、卧龙生并称台湾武侠四大家。其著作有《紫电青霜》、《夺魂旗》、《傲笑江湖》等,深受武侠迷的喜爱。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他在1969年创作了一部先有剧本后有小说的武林奇书《萧十一郎》,赢得读者的广泛赞赏。古龙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古龙为人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人,他以丰富无比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⑥ 和金庸古龙梁羽生齐名的还有谁
和金庸古龙梁羽生齐名的还有温瑞安。
温瑞安(原名温凉玉):籍贯广东梅县,1954年1月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与金庸、古龙、梁羽生并列为新武侠四大宗师(人称金、古、梁、温四大家),笔名有温凉玉、舒侠舞、王山而、项飞梦、温晚、柳眉色、风玲草等。代表作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刀丛里的诗》、《布衣神相》等。温瑞安8岁开始在中国香港地区发表诗作,9岁创立学文社,13岁开始主编刊物,16岁开始发表“四大名捕”系列的武侠小说,大学时代即在中国台湾地区创办诗社、文社、武术集团和杂志社,现已出版近800部书,700部以上属武侠小说。连伪书盗版在内,温书有1860多种,授权正版则有接近1200种。他是中文世界里写最多字的作家之一。他在新马以文学评论和散文起家,在台湾地区以诗人著称,小学时已在港台地区发表诗作、评论,20世纪70年代已写玄幻、惊悚、推理、心理、现代言情小说,但在内地则以武侠小说著称。
1981年抵香港发展,1990年转至中国大陆。至2000年温瑞安已写下近二千万文字,出版作品有多国文字多种版本且近二千册。代表作《四大名捕》系列、《逆水寒》、《布衣神相》等被多家影视公司多次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多达3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