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妙真武侠小说
㈠ 关于新版的金庸小说
(1)书剑,碧血之改动
改动一: 删改情节丰富人物
能够克服旧有武侠小说人物单薄、观念狭隘的缺点,是金庸小说获得人们好评的一
大因素。和金庸后期作品相比,《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在人物和观念上都有很多
不足,这次金庸的改动主要是通过对情节的改动,使两部小说中的人物更加丰满。
在新版《书剑恩仇录》中,新增加了结尾部分“魂归何处”。增加了陈家洛在香香
公主死后悲痛自责,不能自已,霍青桐深为忧虑,托阿凡提前往劝导,并称如他自杀,
自己也将随他同赴九泉,陈家洛与香香公主在冥冥中相会等情节。通过这样的改动,使
得原先为了“大业”而牺牲爱人性命的陈家洛的人性化色彩进一步加强。
在新版《碧血剑》中,袁承志也不像以前那样对爱情非常专一,而是变得摇摆不定
,作者着力描写袁承志对阿九的矛盾心理,以期表现一种“为爱受伤”的感觉。在新版
中,阿九并未落发为尼,依然对承志充满期盼,在不得不离开袁承志随师父去藏边练功
时,深情款款地表露自己的爱恋,与他相约在藏边相会,而承志更是信誓旦旦,恨不能
办完大事后马上飞去藏边相见;焦宛儿对承志暗恋在心,愿化作碗儿、碟儿长伴承志身
边;而何铁手目睹师父袁承志为情所困,为讨得师父欢心,更是为师父大出主意,自告
奋勇代师父去藏边见阿九,未得首肯,又劝其服“出窍丹”诈死,再远走高飞,去和“
阿九小师娘”相会。对这一部分的改动,金庸先生自己非常得意,认为能够这样处理人
物感情是自己的一大进步。
改动二: 历史观念更加进步
能够和历史相结合,是金庸小说吸引读者的一大要素。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金
庸对历史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次的修改也在某些历史事件上进行了增删。例
如在《碧血剑》中,增加了袁承志立志以父亲为榜样,以民族大义为己任,建立了“金
蛇王营”;李自成大胜之后召开会议,众人为是否应制止部属抢掠展开激烈争论,结果
却演变为一场内讧,李自成杀罗汝才,排挤张献忠、“左革五营”及其他同伴,使得自
己元气大伤;青青眼见承志对阿九柔情深重,一怒之下跳崖;袁承志在目睹义兄李岩惨
死后并未放弃志向,率领部属奋力抗击清兵,兵败后无可奈何,去国远赴海外,开辟新
天地等情节。同时,在增加对李自成内心世界的描写中,充分反映了这一人物复杂多疑
的性格特征,他既想各路豪杰归服自己,又怕别人夺了自己的位;他既想听从李岩等人
的劝告,行王道,严军纪,护百姓,又对刘宗敏等老兄弟烧杀掳掠予以默许甚至理解,
心理上的天平最终倒向了后者一边。通过这些情节,金庸也在探讨古代农民起义之所以
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改动三: 字斟句酌提炼文字
在上一次修订作品时,金庸把最主要精力放在提炼文字上,但这一次金庸依然对文
字不能完全满意,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将书中某些文化素质不高的角色的对话由书面语
改成了口语。例如:袁崇焕旧部朱安国传授袁承志武功,在讲到自己已尽其所能,为承
志前途着想,应当另请明师时,旧版中朱安国的原话为“我们三个已经倾囊以授”,新
版改为“我们三个已掏完袋底身家,真的没货色啦”。改动后体现口语特色,更符合对
话人物的身份。
此外很多江湖上帮派的名字也改了,如石梁派改为棋仙派,龙游帮改为游龙帮等。
改动四:过分神奇通通拿掉
虽然是虚构的武侠小说,但是金庸似乎不愿意让自己的小说在描写自然现象上显得
过分神异,因此在新版《碧血剑》中,“张朝唐一行初遇袁承志”部分、“华山修习《
金蛇秘笈》”部分、“大破温氏五行阵”部分、“五毒教”部分、“山东道上群盗劫宝
”部分、“玉真子”部分都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去掉了原来小说中若干不自然的处所
,使情节更加合理,衔接更自然、紧凑。
(2)《射雕英雄传》之改动:
在情节方面,最大的改动是改写了黄药师与诸弟子的关系。黄药师不仅收梅超风为徒,并且还爱上了她。黄药师的乖僻、黑风双煞的狠厉也有所弱化,性格中增加了更多人性化的成分。
其次,为了顺应史实,金庸改动了某些情节。一般来说,武侠小说是否和史实有出入本不应苛求,但金庸对历史研究颇深,也颇执著。如将“吕文焕守襄阳”一节,改为“李全、杨妙真夫妇领‘忠义军’守青州”,以符史实;全书所涉及的地理名称、行政区域划分,完全依照宋元时代有关文献所载,一一对应更改。
第三,情节安排更加合理、紧凑,前后照应更明显。尤其是“江南五怪之死”,从桃花岛发现五怪尸体到铁枪庙中黄蓉剖析事因,环环相扣,合情合理,引人入胜。
第四,对一些细节问题以及读者指出的一些纰漏,进行了修改更正。如人物年龄问题,修订版为此特别编制了人物年龄表格,将主、次人物的年龄按情节的发展一一计算,并在相应情节中体现。再如,有读者提出疑问:陈玄风如何能将一部洋洋万言的九阴真经刺在自己不足一平方米的胸膛?修订版删除了陈玄风“刺经于胸”这一情节,改为“陈玄风临死前将真经下卷抄本塞在妻子怀里”,弱化了二人的残忍冷酷形象。
除文字和情节改动外,修订版还增加了一些评论性的注释,多是根据“金庸作品研讨会”的成果和读者意见,有感而发。其中,对爱情主题,特别针对有些读者难以理解的“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爱”,作者也有独到的点评。
(3)新版《神雕侠侣》修改重点:
1.将尹志平一化为二,玷污小龙女的角色改为虚构人物“甄志丙”。
2.第六回中,大幅补写小龙女和杨过在古墓中修炼《玉女心经》的过程,龙杨二人习练后由此产生心情变化,杨过情不自禁欲吻小龙女。
3.增补李莫愁对小龙女说出当年陆展元如何抛弃她的言语。
4.解释了郭靖黄蓉夫妇何以对穆念慈母子不闻不问、何以对投入全真教的杨过不闻不问。
5.大幅度增加杨过与小龙女谈情说爱的对话场面。小龙女在新补稿中,对杨过更加热情、更爱撒娇,喜乐不禁。
6.以长达数页的篇幅,批注本书的中心主轴“师生恋”。
7.增补郭襄与金轮国师之间的互动:如在蒙古军中,国师如何待之如亲女,疼爱有加;郭襄也正式拜国师为师,学习瑜伽密乘;国师见郭襄跳崖,伤心落泪;国师本不忍将郭襄绑赴高台,最终舍命救了郭襄。大幅改变金轮国师对郭襄的态度,也改变了国师的结局。
8.增补郭襄对杨过的感情心理描述:如希望自己是“大龙女”,在终南山先遇到杨过……
还有,对情感戏的重大调整:
新版《神雕侠侣》对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一些重要情感戏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并以长达数页篇幅,批注本书的中心主轴“师生恋”。
例如,旧版中,杨过与小龙女在古墓的生活始终“守之以礼”。新版里,金庸安排杨过在梦中练捕麻雀、蝴蝶的“柔网式”(旧版中为“天罗地网式”),在练习的过程中,杨过手中抓到一只蝴蝶,他猛然惊醒,发现手中握的竟是小龙女的玉足。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这之后是“玉女心经”一章。旧版中,两人出了古墓、迎战金轮法王时,才悟到合使玉女剑法和全真剑法的诀窍。新版中,两人在古墓中便参透《玉女心经》,并练起“双剑合璧”,因此感情大增。金庸还新创一招“亭亭如盖”,安排杨过练习时,双手紧紧抱住小龙女,看到小龙女娇艳欲滴的樱唇,忍不住低头欲吻。
再其后是杨过与小龙女在英雄大会久别重逢的那一段,金庸在旧版中只形容两人坐在台下“喁喁细语”,新版中则仔细描述“细语”内容。这些对话显得相当直接。
小龙女问杨过:“你一天想我几次?”杨过说:“一天至少想两百次。”小龙女道:“两百次不够,我要三百次。”杨过说:“我一天想你四百次,上午两百次,下午又两百次。”小龙女接着道:“你吃饭时也想我,就多一百次,一天想五百次。”这样一直算下去,到最后杨过一天必须想小龙女一千次。
除此之外,旧版中杨过对妙龄美女皆嬉皮笑脸,惟独对红粉知己程英敬重有加。但在新版里他对程英也恢复“浪子”本性,称她为“姑姑”(因为程英是黄蓉的师妹)。而金庸形容老成持重的程英表面生气,却是暗喜不已。至于郭芙对杨过若有似无的情愫,新版中保持原状,还是点到为止。
大龙女扑朔迷离 金庸迷难以接受
在新版《神雕侠侣》中,除了对杨过与小龙女的情感调子做了方向性的调整,金庸还增补了许多“节外生枝”的情节。例如,增补了李莫愁对小龙女说出当年陆展元如何抛弃她的言语。增补解释了郭靖与黄蓉夫妇何以对穆念慈母子不闻不问、何以对投入全真教的杨过不闻不问。将尹志平一化为二,玷污小龙女的角色改为虚构人物“甄志丙”。在这些增补和改动的情节中,对郭襄的改动最令金庸迷感到意外和震动。
金庸先是增补了郭襄与金轮法王之间的互动:如在蒙古军中,法王如何待之如亲女,疼爱有加;郭襄也正式拜法王为师,学习瑜伽密乘;法王见郭襄跳崖,伤心落泪;法王本不忍将郭襄绑赴高台,最终舍命救了郭襄。大幅改变金轮法王对郭襄的态度,也改变了法王的结局。
其后,金庸重点增补郭襄对杨过的感情心理描述,并明确细腻着墨于郭襄爱慕杨过,增补了郭襄内心盼望自己是“大龙女”,能早小龙女一步先遇到杨过的内心独白。这一情节改动立刻在众多金庸迷中引发争议
㈡ 为何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很多都在宋代以后
江湖上流传很广的一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正好是金庸先生作品首字组成,加上《越女剑》便是金庸先生所有十五部武侠作品。金庸先生从1955年开始创作至1972年封闭,共作793万字,在要纯手写的年代,平均每天写1278字。金庸先生的粉丝下至街头平民,上至学府教授。
㈢ 金庸武侠小说为什么宋朝的最厉害,因为历史上宋朝的
原文在这里
金庸武侠小说为什么宋朝的最厉害,因为历史上宋朝的武林高手很多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热门的如《天龙八部》,神雕三部曲,射雕、神雕、倚天等,金庸武侠故事的历史背景从宋朝一直延续到清朝,给人的感觉是越往后延伸,武功就越退步,以北宋历史为背景的《天龙八部》里的整体武功是最高的,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也确实如此,别看宋朝只拥有半壁江山,其军事能力好像很弱,但宋朝民间的武林高手的确很多,究其原因还是跟当时的政治体制有关。
后来的小说如《水浒传》、金庸系列、以及《包青天》里面展昭等人物,虽然都是虚构的人物,但也从侧面证实了宋朝在历史上武林高手的确很多,宋朝之后全国性的举办比武比赛、擂台等形式的基本已经没有了,因为之后的朝代基本都是征兵制,职业军人已经消失了,但随着镖局的出现另一个江湖却诞生了。
㈣ 灭绝师太的原型是不是红袄军女将杨妙真
倚天屠龙记里面的灭绝师太形象可是深入人心,很有个性的一个人。按照小说的说法是郭襄的徒子徒孙了,但郭襄这个人是虚构。而灭绝师太倒是有个相近的历史名人作为原型。那就是南宋末年北方反金的红袄军的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的杨妙真。杨安儿死后,杨妙真与李全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又降蒙古。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
杨妙真武艺高强,号称一杆长枪纵横淮河两岸,又懂些军略,在杨安儿死后成为红袄军的大姐大。
李全死后,杨妙真遂带了亲兵百人,闯出城外,向北而去,不知所终,她所领导的义军也支离瓦解。有人说是出家当了尼姑隐居,如果真是如此倒是真的可能是灭绝师太原型了。
㈤ 在南宋,戚继光也要学习她,二十年天下无敌的第一高手是谁
谈及武功天下第一,大家肯定首先想到那些身怀绝技的男子,他们身材强壮魁梧,力大无穷,舞动重型兵器在战场上所向无敌。
估计很少有人想到一个女人会是武功天下第一,这种情节毕竟只出现在武侠小说中。
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女人,她就是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天下第一名将,号称无敌。
此人就是南宋时代的杨妙真。
杨妙真的队伍和李全一起归入蒙古政权。
李全在和南宋的作战中阵亡,此后红袄军改编,杨妙真之子做了一方军阀,在蒙宋之间靠政治手段生存,后被忽必烈屠灭。
杨妙真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实存在过的农民起义女领袖,她的魅力和才能是杰出的。
杨妙真的梨花枪法后来传到明代,被名将戚继光重视,在戚继光的兵书中高度称赞了杨家梨花枪法:“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
在那场抗倭战争中,明朝军队的精锐部队不少都学习了杨家梨花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