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剑比刀多
⑴ 古代的刀和剑哪个厉害
那都是小说中的了。
真实的生活中,刀比剑厉害。
看看近代无论是义和团还是抗日的八路军敢死队,用的都是刀而不是剑就知道了。
剑很灵动,但力道不足;而人所能将武器发挥到的速度是一定的,不会像小说中那么快,所以,剑不如刀厉害了。
⑵ 为何大侠叫剑客不叫刀客和他们用的武器有关系吗
剑是百兵之君,在古代是地位尊贵的象征,也是君子的代表,人们都以剑客为荣,所以大侠一般都随身佩剑,以显示自己的高尚品德和尊贵地位。而刀客是西北地区的特产,当地的豪杰们喜欢用象征“百兵之胆”的刀来闯荡江湖。
到了唐宋时期,礼乐制度开始变得非常宽松,普通的文人也可以随身佩剑,来提升自己的逼格。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佩剑,并不是为了防御,而是单纯的显示自己的君子身份。此后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之中,都把剑当成了大侠的标配和刚需,你想闯荡江湖,你想扬名立万,就得有一把绝世好剑才行。
因此,大侠也就慢慢地与剑客挂钩,逐渐划上了等号,剑更多的是身份象征,而不是与人搏斗的最佳武器。
⑶ 古代剑和刀哪个更高级为什么大侠更偏爱用剑
刀和剑都是古代非常常见的武器,不过为什么现实中刀的使用率跟高,但在武侠小说中大侠们更偏爱用剑呢?其实刀和剑给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刀可能更加的鲁莽,而剑多了几分从容,所以在小说里大侠们都是帅气和武功兼并的,剑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一些莽夫的想象就更加适合刀。不过这种情况也只能说是大部分情况下,例外也还是有的。
为什么大侠们不屑用刀?
古之骚人墨客,大抵是不甚爱刀的。寻遍茫茫诗海,唯有韦应物这首《寇季膺古刀歌》独识精灵器,寒锋青槭槭。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使刀的男女在小说或影视中很难当上主角,即使荣登一号,却也显得不那么潇洒正派,似乎心中总是积压着血海深仇。
金庸大侠是弃刀的。走遍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你若幸运,偶遇胡家刀法,学得三招两式,自可在江湖上挣些散碎银两。你若生而为女子,又颇有几分颜色,若想不被闻香识女人的万里独行田伯光盯上,须得有个不戒和尚老爹或是令狐师兄才好,如若不然,就得屈服于他那一十三式快刀的淫威之下。或者被血刀老祖掳进雪洞,狄云又不在身边,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然则江湖上声名显赫的侠客大多是用剑的,更有甚者如张无忌,年纪轻轻,便以一双肉掌决战光明顶、徒手火拼少林三位高僧的铁索。
浪子古龙是爱刀的,小李飞刀系列不待多言。单是那百坚不摧的圆月弯刀、天下丧胆的魔神之刀,却又刻着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句。春雨、小楼、宝刀、佳人,思之不禁令人心驰神往。
于是人们轻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却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大侠佩剑,浪子使刀。
对于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的关二哥第一个不服。手中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马,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不在话下。
关二哥骑马走的远了,晚清十大高手中也有个响当当的使刀好汉-大刀王五,至于其刀法如何了得,江湖上自有传说,此处暂且不表。王大侠刀劈八国联军洋鬼子,为了不连累一百多口男女老少,甘心受戮。这份狭义心肠,当真是感天动地,不愧为侠之大者。然则其所使之宝刀,江湖上早已失传。
刀毕竟是霸道的,而君子讲究温润如玉。关二哥、王五虽不愧为侠之大者,然则多少沾了点杀气,不是那么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且其使刀时,多半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这也许就是刀与剑的两种命运吧:刀用在战场上厮杀,剑用在私底下较量。
刀毕竟是寻常人家也能持有的,而物又以稀为贵,且从其外观看来,在讲究对称美学的东方,势必又落了剑的下乘。这也许是刀不受那些高人雅士待见的另一个原因吧。
然则就有这样一把寻常人家都有,丑陋不堪却又霸道无比的刀--菜刀,说它霸道,是因为它能够将所有人的胃紧紧攥住,那些所谓的高人雅士恐怕也是离它不得的。
一道绝佳的美味,与其卖相是分不开的,然则卖相要做得好些,又与其切菜所使的刀以及刀法是离不开的。切段、切块、切片、切丝、切条、切丁、切粒...这里面又是另一片江湖了,深似海也。
菜刀虽则霸道,刀底却能孕育一片柔情。奔波忙碌一天后,躺在沙发里,厨房里传来菜刀与砧板碰撞的声音,那是多么的美妙。
人们常说剑是双刃的,刀又何尝没有两面:可以残杀无辜良民,也可以上阵杀敌。使刀的人千万要谨记:若你的心是凉的,刀上便会沾满热血。
为什么大侠偏爱剑?
行走江湖,特别是金庸老爷子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世界里,无论是大侠还是无名之辈,没有一把得体的剑是很没面子的事情,简直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不过,被很多人推崇为用剑代表人物的令狐冲好像并没有专门的佩剑,大家不必感到可惜,没有专门的佩剑才更显得你们的令狐掌门已经人剑合一,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矣,而这恰恰又是《独孤九剑》的精髓所在。
为什么大侠都偏爱剑呢?这就得从大侠还是熊孩子的时候说起。
——剑身美观大方。
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这是个看脸的社会,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中蕴含的酸甜苦辣,想必很多人都尝过。
其实任何一样东西,包括人,第一印象都是无比重要的。在没有也不可能对其深入了解之前,别人只能从其外在形象气质进行判断。而在讲究对称美学的东方,比之于众家兵器,剑无疑会脱颖而出。它简朴、大方、优雅,在关键时候又能一击致命,真正做到了藏巧于拙。
当大侠还是熊孩子的时候,当熊孩子第一次从长辈那里接过剑的时候,他们一定是不会拒绝的。在那个没有变形金刚,没有蜘蛛侠的江湖里,他也一定不想拒绝,因为当他们站在落日楼头,看到他们尊敬的长辈舞剑时的那份潇洒自如,他们内心里早就填满了变形金刚和蜘蛛侠的憧憬。
——剑术入门简单。
任何一门技术,如果准入门槛太高,自然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相反,学剑的门槛实在是太低了,只要是在江湖上行走的,不管你是巨鲸帮还是武当派,只要能挂个牌营业的门派都会传授点剑术,以备江湖行走防身之用。就像现在任何一个培训学校都开有21天精通Java课程一般,门槛低了,进来的人就多了,人一多,大侠便会以一定的概率出现。
——剑法路线多样。
单靠入门简单吸引众多的人来学剑还远远不够,这些防身剑术还仅仅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得有个后续的术业专攻才好。就像我们高中学习的语文、数学、物理一般,只是牢固基石而已,仅仅凭这些知识就想成为大学者大学问家?差之远矣!这时大学的功效便显现出来:它将大家分流到各个学校各个专业,以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在剑的江湖里,自然也有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
1、华山派便是一个不错的综合性大学,专业分为剑宗和气宗,剑宗讲究剑招,气宗讲究气为主、剑为辅。后来在两个系主任的带领下火拼,接下来的事大家便都知道了。剑宗领袖人物风清扬从此不问尘事,却偶遇气宗专业的熊孩子令狐冲。
2、恒山派是个女子学校,剑法自然多以防身为主,绵密有余,凌厉不足,却往往在最令人出其不意之处突出杀着。
3、嵩山派是个理工学校,讲究刚猛精进,嵩山剑法共一十七路,气势森严,如长枪大戟,纵横千里。
您瞧,江湖上学剑的地方太多了,而发展路线又丰富多彩,所以当大侠还是熊孩子的时候,家长便会把他们送入到不同的学校学习不同的专业,郭靖将杨过送入全真教,而杨过不适应大学生活,又转到古墓私塾上学便是这个道理。
——学剑前途无限。
学任何东西之前,很多人都会问:学这个有前途吗。就像现在毕业季找工作一般,很多同学经常问这个工作以后发展空间大不大?。学剑当然也要问一句:有前途吗?
现在满大街都是马云语录,而在从前的江湖里,却流传着剑魔独孤求败的传说,他那段令人钦佩到五体投地的话,完美的诠释了练剑的四重境界,想必是每个练剑人心中的sj:
1、利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2、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3、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4、木剑,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
照这个路数发展下去,有没有前途?当然有:
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且不说独孤大侠这般境界修为,杨过悟得玄铁重剑的奥妙,出谷后便当世难遇敌手。令狐冲学得几招独孤九剑,便从三流选手一跃跻身为江湖上一等一的剑术名家。这些都是赤裸裸的练剑成功,然后去纳斯达克敲钟的典范,自然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俊。
——剑代表一种精神
单靠上述几点,还不足以令一些高人雅士提剑,毕竟对于他们而言,所谓的看相也罢,所谓的前途也罢,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让他们彻底沦陷为剑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剑代表了一种其它兵器不具备的精神。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只要是一把正常的剑,它都是笔直笔直的,从不曾弯曲。这笔直,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这笔直,如竹一般,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挺拔,正因如此,《卧虎藏龙》里竹林比剑那段场景,才端的如此唯美,如此飘逸。
而这种坚韧挺拔的傲骨,正是剑的精髓所在,这也正是那些熊孩子长成大侠后依旧偏爱剑的根本原因吧。
⑷ 为什么诗词小说里剑客多而刀客少是因为装逼的需要吗
乍一听似乎好有道理,居然让我无言以对。
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不妨先来看型:剑的线条刚直不阿,给人宁折不弯的性格暗示,符合侠义精神;刀、戟、斧、钺、钩等等则多有弧线直线相交错,其性格暗示并不明显。
然后看剑身:剑往往直且瘦长,暗合游侠的翩翩风骨。
再次是剑色:多银白,映照这光明磊落的侠客精神;倘若说一个人用的剑是血色或者是黑色的,那他一般已经堕入了魔道。
而且在仙侠玄幻小说里,你大喝一声:“剑来!!!”便可御剑而行,若要踩一把弯刀四海八荒满天飞,方向估计很不好掌握,容易串错门......
关二爷使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张飞耍丈八蛇矛,典韦执八十斤双铁戟;李元霸仗两柄擂豉瓮金锤,都不用打到人,锤头一碰声波都能把人震下马去;宇文成都镏金镗,秦叔宝金装锏,尉迟长槊铁鞭,混世魔王三斧头,李存孝禹王槊,王彦章各百斤双铁枪;赵官家和郑恩用大棒,岳王麾下碗口粗双铁枪、铁锏、八大锤......
演义里有用剑的没?也有,比如刘皇叔持一对雌雄双股剑,在那还没马镫的年代里常常拖他兄弟们的后腿,结果成全了吕布战三英的一世英名!
所以按照评书的说法来讲, 剑客不是职业,剑客其实是职称 。
到了东汉末年,适于劈砍的环柄刀就已经取代长剑成为军中大量配备的短兵器,而后的战场上, 剑主要就是用来装逼的 ,比如杨志卖刀,而林冲白虎堂送的也是宝刀而不是宝剑。
柴进:“杨志,你贩剑吗?” 杨志:“柴进,你撒币吗?”
......
所谓君子执剑,浪子挎刀,我们仅看主角哈:
小李飞 刀 李寻欢
萧十一郎《萧十一郎》
叶开《边城浪子》
傅红雪《天涯明月 刀》
丁宁《风铃中的 刀 声》
丁鹏《圆月弯 刀》
为什么金庸喜欢剑而古龙却唯独爱刀?
因为古龙认为:
古龙笔下的浪子多是落魄潦倒,低到尘埃里的,而同时又是执着而坚定的,他们无畏的心从尘埃中开出花来,用刀再合适不过。
古龙的配角里也有用剑的,如果改改,画风会很清奇:
恰好相反,刀易装备,更容易训练,你看看古代的捕快和锦衣卫,哪有用剑的?
而且在中国古代讲究的十八般兵器中,人们最常听说的就是“ 刀 枪剑戟斧钺钩叉”。在这里面刀被排在了第一位,这恰好说明了刀在实战中的主导地位。
比如上图丁白缨所用的,是历经明清两朝盛传的“戚家军用刀”。
而且练家子们所谓的“ 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宝剑随身藏 ”,说的就是难易程度。
棍粗放,易上手,大开大合;刀单刃,有去无回,霸气;枪借力蓄势,对力量的要求最为精细,“一辈子枪”说的就是要保持一辈子强健的体格及对“势”的感应;而剑双刃,易伤人伤己,最讲究技巧性与手感,所以“宝剑随身藏”指的是三天不练就往往没有手感了。
其实既不是因为装逼的需求,更不是因为实战上好用,诗词小说中用剑比用刀高级的感觉其实来自 文学意象 。
剑仙李白如果沉吟:“拔刀四顾心茫然”,立刻就会有种李鬼上身的既视感。
同样大家也可以想象下面的这个场景:
其实刀枪棍棒剑等都属于意象 ,而诗人和作家们正是采用这种文学意象,来达到约定俗成的“ 逼格 ”,比如:
小说中经典人物的形象塑造与其所执兵器所表达的意象,往往都是十分吻合的:正如《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持倚天剑,而谢逊却拿屠龙刀。
又比如倘若改写成了《多情锤客无情锤》,古龙的棺材板肯定会压不住的。
你把辣些个流弊哄哄的带剑招式全都换成刀就知道为什么了,随便举几个栗子大家感受一下:
比如剑乃百兵之祖,其历史可追溯到商朝。在春秋战国时期,太史公笔下四大刺客除了荆轲用匕首(匕首也可剑可刀),其他三人都用剑,专诸用的还是著名的鱼肠剑。国家宝藏中的勾践剑历经千年不锈,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剑。著名的干将、莫邪、欧冶子、徐夫人也都是铸剑师,然而少侠可曾听闻过筑刀师?即便到了民国,鲁迅笔下的也是《铸剑》而不是《锻刀》。比如他的《铸剑》一文极好,只可惜鲁迅一生小说写得太少!
到了汉末环首刀取代剑成为兵器的主流。这反而成就了剑:当剑战阵搏杀的光环褪去,从兵器进化为礼器,提炼出来的作用就是格调了——
拿刀上阵杀敌,那是武夫;有身份的士大夫则效法先贤,持剑。
所以王勃要写紫电青霜,李白要佩长剑,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
所以公孙大娘舞剑器——“美人如玉剑如虹!”
剑是礼器,代表着士,象征着阶级。
刀乃凶器,出身草莽,用诸于平民。
所以小说家们渲染千年古剑,与其说是情节需要,倒不如说是为了增添小说的文学意象。
而当剑被赋予了文化象征之后,又反过来成为塑造侠客的一种完美符号。
比如我的以明成化为背景的武侠小说—— 《睥睨天下》 中的一段剑舞:
欣赏我文字的小伙伴们,可以追我最近在连载的新书—— 【梦呓流年】
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武侠相关杂文】:
我踏月色而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楚留香
古龙到底多了解女人?
⑸ 刀杀伤力比剑更强为什么古代大侠却喜欢佩剑
凡是在武侠小说当中,一般剑的地位都会高于刀,大侠们都喜欢随身佩戴一并宝剑,好像更加符合自己的气质。但论起实战,刀的杀伤力肯定是要高于剑的,但为什么剑能如此受到青睐呢?可能这里就要回归到一种比较俗的说法了,好像剑的颜值始终都要高于刀,而且剑更是代表了一种品德。虽然也有名刀,但实战意义一般来说也不大,只是用来欣赏。而剑的实战在历史上几乎就没见过,一起来看看古人对于剑究竟是如何看待的吧。
在古代冷兵器中,从杀伤力来说,刀的杀伤力肯定远远大于剑。一者,刀一般都比剑重,越重的东西,在战争中给对方造成的伤害越大,这是符合力学原理的。二者,刀的着力点比剑好,抡起来砍下去,力量都在刀刃上。三者,古代战场上打仗,士兵们会选择刀枪之类,但是肯定很少选择剑。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古代的小说笔记及当下的影视作品中,大侠们都是用剑的呢?古代实际的大侠,是不是也是这么佩戴的呢?
我觉得古代的大侠,应该也是这么佩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剑是最方便带在身上的武器。
古人配备防身的武器,都会首先选择剑。选择剑,主要是剑好佩戴。如果是一把弯弯的沉重的刀,带在身上肯定很不方便。若是一根棍子或者铜锤之类,带在身上也很不方便,在屁股上打来打去,也很不好看。而剑可以装在剑鞘里,插进去容易,取出来也方便。如果一定要佩刀,刀的形状,一般都和剑差不多,比如日本浪人的那种刀。
古代的大侠,虽说武器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防身,而且还是他工作的工具。不过,就算是他工作的工具,他也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在使用,还是要讲究一个携带方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代大侠首先选择使用宝剑。
第二,剑是最容易使用的武器。
剑虽然不着力,但是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的两面都是刃口。一旦拔出来,横着竖着都可以攻击,都可以刺伤别人。不像刀,你必须要抡起来,砍下去才有效果。如果不抡起来,比如说刀背碰着人,那也是伤不了人的。棍子和铜锤,都需要有一个抡起来的动作。
在古代搏击中,最重要的就是“快”。剑拔出来就可以伤人,刀则需要一个抡的过程,作为大侠,要想更快,显然最恰当的是选择是剑。
第三,剑是一种身份的标志。
古代的贵族都会佩剑。佩剑不仅仅是一种防身的武器,更重要的是身份的象征。剑越锋利,越贵重。“削铁如泥”“吹毛得过”那就是最贵重的。“剑”字的前面,往往会冠一个“宝”字,就是这个意思。另外,剑鞘上的配备,也是一种财富和身份的标志。剑鞘上面是否镶金嵌玉,雕龙画凤,以及剑鞘使用什么材质,都是很讲究的。
所以说,古人佩一把什么剑,都是其身份的表现。
古代的江湖世界,那也是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身份、地位这些,也是很重要的。江湖的世界,其实就是世人的世界,是世人世界的一个影子。因此,大侠们也是通过佩剑,来表现自己身份地位的。
第四,剑是一种文化。
剑在其历史发展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古人有很多研究剑的文章,还有很多关于铸剑的传说,可以说,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兵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佩件,而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剑代表一种“谦谦君子”,才华万丈,却又深藏不露。
剑代表一种“智慧”,与刀、锤这些代表“力量”的相对而言。
剑代表还一种“正义”,其“直”的体型与“利”的刃口,都是正直正义的标志。
而古代的大侠,既然叫“侠”,他们就是谦谦君子,是正义和智慧的象征。因此,他们身上配备一把宝剑,是最恰当不过的。
⑹ 武侠小说里刀和剑哪个更厉害啊
在武侠小说里,一般来讲,因为剑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大侠客一般都用剑,而刀多为小卒的武器。
⑺ 剑好还是刀好
武侠小说中当然是剑好,而现实中刀比剑强百倍。以下分析仅适用于现实世界——
剑虽然轻灵,能削、斩、刺、戳、铣、划;看上去似万能,但实际上能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除了戳刺外其他使法均只能造成皮外伤。而把剑戳刺入人体内很难再拨出。
刀只能斩杀和刺击,但刀重于剑,使起来威力远高于剑,用剑斩人无论使用者力量再大也斩不到骨头组织的(或者砍进骨头组织却卡住了拨不出来……),而用刀斩人使用者臂力达到一般成人程度并且使用得当就能把敌人脑袋斩下来。
所以古代军队除了仪仗队外基本没有用剑的,,唐军的斩马剑其实只是一种较大的刀,,,说难听点,如果两人力量反应均一样,使用一根木棍都能打败剑客,,,,自汉代发明刀后江湖人就再没有剑客这一品种。。。
说白了剑就一装逼的玩意,,,,
⑻ 为什么大部分武侠小说中高手总是用剑的而且大部分会武工的也是用剑用刀的很少呢
因为练剑的功夫易于速成象越女啊青.张无忌那种垃圾都可以变的那么厉害但真正的高手大部份都不用剑的如乔峰,虚竹,无名老僧,姑苏慕容父子,除了段誉和独孤求败另外练刀的功夫很难速成只有练了几十年才可能很厉害
我只知道有一个叫魔道真君的家伙凭着一套残刀断败流打赢无名老僧,段誉,虚竹,慕容博和萧远山联手此外刀法上还和独孤求败打成平手呢
⑼ 剑的杀伤力远不及大刀,为什么武侠剧里大侠用的全是剑
导演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