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人物介绍百科
㈠ 金古梁温黄 ,这是怎么个由来
金古梁温黄分别是指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这五位武侠小说大家。当时小说作家众多,被人们认可的写武侠的宗师只有五位,他们每一位都创作了大量的武侠作品,虽然写作风格不一样,年代也不一样,但都是经典,被人们尊称金古梁温黄。
1、古龙
古龙,原名熊耀华,新派武侠小说泰斗。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在台湾去世,终年48岁。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2、梁羽生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
3、黄易
黄易,原名黄祖强,1952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作家。2017年4月5日中风,于医院病逝,享年65岁。代表作有《大唐双龙传》、《寻秦记》等。他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一心专注写作的黄易,1989年辞去丰厚工资的工作,隐居大屿山专心从事创作。终于在九十年代,作品风靡港台地区。
4、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等。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
5、温瑞安
温瑞安,原名温凉玉,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刀丛里的诗》、《布衣神相》等。他在新马以文学评论和散文起家,在台湾地区以诗人著称,小学时已在港台地区发表诗作、评论,20世纪70年代已写玄幻、惊悚、推理、心理、现代言情小说,但在内地则以武侠小说著称。
(1)武侠小说人物介绍百科扩展阅读
武侠小说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以金庸、梁羽生、古龙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
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
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1970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
但由1987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现代武侠小说是纸上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㈡ 古龙之后还有哪些有名的武侠小说作家
1、古龙
古龙,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汉族。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
㈢ (倚天屠龙记)中武当七侠都有谁
武当七侠包括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
1,宋远桥
宋远桥,现代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人物。武当七侠之首。外表看似冲淡谦和、恂恂儒雅的宋大侠,实是身负深不可测的绝艺。
2,俞莲舟
俞莲舟,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别名俞二侠,历史上也曾确有其人,是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的第二个徒弟,武当七侠之一。
3,俞岱岩
俞岱岩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道教,张三丰的弟子,武当七侠里排行第三。最早于小说中第三回出场。
4,张松溪
张松溪,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张三丰的第四个徒弟,武当七侠之四。武当七侠中,张松溪以机智著称。他最出色的表现,要算是在张翠山失踪的十年里施恩于三大镖局,为日后应对作出铺垫。
5,张翠山
张翠山,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第一卷的男主人公。武当派张三丰入室弟子之一,在武当七侠之中排行第五,人称张五侠,在武当七侠中天赋最高。
6,殷梨亭
殷梨亭,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武当派张三丰爱徒之一。殷梨亭江湖人称殷六侠,在武当七侠中位居第六,最精剑术。
7,莫声谷
莫声谷是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男性角色。他是张三丰的第七个徒弟,武当七侠之一。曾参与六大派围剿光明顶,力战白眉鹰王殷天正。后在教训对峨眉弟子无礼的宋青书时,被陈友谅和宋青书所杀。
㈣ 金庸《鹿鼎记》双儿人物分析
金庸《鹿鼎记》双儿人物分析如下:
重情重义,温柔善良,善解人意,乖巧聪慧,体贴贤惠,清秀可人,腼腆羞涩,诚实不欺,胸无城府,忠肝义胆,天真纯洁。
双儿从何惕守那习得华山派武功。后来,双儿因缘际会邂逅了生命中的归宿韦小宝。庄三少奶奶为了感谢韦小宝擒杀仇人鳌拜将双儿送给了他,从此,双儿便跟着韦小宝东游西闯,并屡次救了韦小宝,最后成为韦小宝最亲厚、最不能割舍的妻子。
双儿漂亮温柔,善解人意,对小宝从头到尾忠心耿耿,更兼有一身出色武功,经常为小宝解决困难。小宝快乐,便是双儿最大的快乐;小宝有难,双儿一定与他共同承担。
小宝的七个老婆,除双儿外,都是靠死缠烂打、嬉皮笑脸、连蒙带骗搞到手的,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小宝出过难题,让小宝大伤脑筋。
双儿却不这样,一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双儿对小宝的感情,刚开始是以爱戴和感激为基础的,小宝杀了鳌拜是庄家的大恩人。
双儿崇拜小宝之余,却发现小宝是个这么好玩,全无恶意机灵聪明的少年。一上来小宝一派少年心性,与双儿调笑,嘴甜如蜜,不因双儿是个丫头而摆姿态与拿架子,这也是让双儿心生变化的地方。
(4)武侠小说人物介绍百科扩展阅读:
人物经历:
双儿从小在湖州生活,由吴之荣告发、鳌拜操办的《明史》一案,使她的父母和两个哥哥均被害死。双儿和庄家三少奶等众家的一群女子在充军宁古塔的路途中被何惕守(何铁手)所救,并安顿在河北(直隶)的深山中,聚居在一座大屋(庄家大屋)。
小宝信奉众生平等是真诚地把双儿当作人来尊重,并不因双儿是丫头,影响双儿在小宝七个老婆中的地位。
双儿对小宝没闹过意见,只是发现小宝居然是朝中大官,才慌了心神,红了眼睛。小宝连忙连哄带骗,告诉双儿自己是天地会青木堂香主,又将康熙和顺治之间的关系说得悲惨感人,这才让双儿放下心。
小宝又和双儿调笑,当时一番胡说一通,誓言“杀了我头,也不放你走”,双儿也发誓“杀了我头,也不会走”,两人情分由此完全确定,由爱戴和感激升华为了爱情。
之后的赌场挡剑救相公(小宝)、柳江风雨夜、关外生死与共、通吃岛久别重逢、同赴战场攻打雅克萨的种种历程,更使得两人的感情一次又一次地升华,双儿对相公的感情已然不是最初的爱戴感激之情。
小宝对双儿的感情已然不是单纯的喜欢,而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他们直到最后才发觉罢了。“曾随东西南北路,独结冰霜雨雪缘”一句诠释了两人的感情历程。
㈤ 武侠三剑客除了金老,梁老,另一个是谁啊
确实是金庸、梁羽生、古龙。
下边是《中国大网络全书》对“武侠小说”的解释,应该是权威的。
武侠小说
中国小说的一大类别。“侠”这个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在《韩非子·五蠹》中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至于武侠小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记·游侠列传》,是武侠史上最早的篇章。
发展简况 第一部 武侠小说 当推汉代无名氏的 《燕丹子》,六朝时期的武侠小说侈谈鬼神,侠客也常用怪诞的手段来达到行侠的目的。代表作品有干宝《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李寄》和陶渊明《搜神后记》中的《比丘尼》等。这一时期的另一特点是把以武力挟持他人的人也归之于“侠”,代表作品有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 》中的《周处》、《戴渊》等,为后世的武侠小说塑造性格复杂的侠客形象开了先河。唐代的武侠小说不仅数量多,而且趋向成熟。代表作品有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袁郊的《红线》、裴铏的《聂隐娘》、《昆仑奴》等。宋代武侠小说主要模仿唐代,但也有不同于唐代的作品。例如,含有丧国失地后思乡之情的《侠妇人》,着重写道教法术的《李胜》,讲述盗贼机智狡黠的《我来也》等。明代文言武侠小说已处于低潮,但有一部短篇文言武侠小说集《剑侠传》,采自唐、五代、宋的传奇小说,多属脍炙人口的精品。白话武侠小说自宋元话本开始,日趋兴盛,明代短篇白话武侠小说散见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中,代表作品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神偷寄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昧钱》等。长篇白话武侠小说当推元末明初成书的《水浒传》,是古代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清代是武侠小说发展中的一个高峰,从内容上可以分为 4 个流派:忠义 盗侠型、武侠公案型、英雄儿女型、武侠神怪型。文言的有蒲松龄的短篇《小翠》、《娇娜》、《聂小倩》等,白话的以天花藏主人编次的《济公全传》和唐芸洲编次的《七剑十三侠》为代表。《济公传》是一部别具一格的武侠小说,主人公济颠是一位亦侠亦僧、亦丐亦神的喜剧性人物,成为后世武侠小说中喜剧侠客形象的重要渊源。
20世纪前半期武侠小说不仅作品多,传播广,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古代武侠小说有明显的区别。出现了北派四大家:还珠楼主(1902~1962),以写奇幻的剑仙取胜,代表作为《蜀山剑侠传》;白羽(1899~1966),以写人情世故擅长,代表作为《十二金钱镖》;郑证因(1900~1960),以写帮会争斗、武功技击称雄,代表作为《鹰爪王》;王度庐(1909~1977),以写悲剧侠情闻名,代表作为《鹤一铁》系列五部曲。
50年代初,武侠小说在经过一度沉寂之后在港台复兴 ,在小说的内容、技巧上都与1949年以前的武侠小说有明显的不同,人们习惯上称作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作品层出不穷,水平很不整齐,以金庸、梁羽生、古龙三人的影响最大。金庸的代表作品有《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梁羽生的代表作品有《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七剑下天山》等。古龙的代表作品有《楚留香传奇》系列、《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等。
大陆的武侠小说是从 80 年代复兴的。1981 ~ 1985 年,以刊于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中篇武侠小说为主,1986 年以后,长篇武侠小说竞相推出。代表作品有冯育楠的《津门大侠霍元甲》、残墨的《神州擂》、赵西玉的《达摩剑》、张宝瑞的《八卦掌传奇》等。
基本要素 ①侠义精神。随着武侠小说的发展,侠义精神也逐渐丰富起来,成为一种向不公道的命运或体制抗争的精神;一种临危不惧、克服困难的精神;一种维护正义、虽死不悔的精神。②武功。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力有勇的功夫、技击,另一类是奇幻的剑术、神通。发展到新派武侠小说,出现了惊世骇俗的武功。③武器。武侠小说的背景一般是古代,所以书中所用的武器,一般都源于古代,但许多武器经过作者的加工,变得更精致,更神秘,更有威力。20世纪初的武侠小说家,在十八般兵器之外创造了不少奇门兵刃,甚至一些日常用品如折扇、拂尘、念珠、渔网、船桨、棋盘、棋子、衣袖、绣花针等,都可以成为武器。发展到新派武侠小说,提出“无剑胜有剑”,凭身体的机能和情感,例如啸声、吼声、指力、掌力,哭、笑,飞花摘叶等,都能克敌制胜,武器就无边无际了。④ 江湖(或称武林)。是一个幻化的象征结构,是个没有政府的世界。在那里,官府不理,法令不行,不拘于礼法,没有生活负担。江湖为武侠小说设置了其他小说体裁所没有的自由,给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