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小说 » 子夜小说阅读

子夜小说阅读

发布时间: 2022-04-16 08:36:30

㈠ 矛盾的《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茅盾的《子夜》,当初看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是有点闲,或者说懒,懒的做别的,就找个大砖头打发时间,没想到自己能看进去。

心想着也就十几页,顶多几十页,就缴枪了,没想到,我意识到的时候,已经看完了。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1930年5月的一个夜晚,上海滩工业大亨吴荪甫和吴二小姐芙芳、姑老爷金融财阀杜竹斋正在戴生昌轮船局迎候从老家双桥镇避乱而来的吴老太爷。靠《太上感应篇》作精神依托、二十五年不曾跨出书斋半步的吴老太爷,实际上已是一具古老的僵尸,一到上海,资本主义都市的气息立刻使他风化了。吴老太爷因刺激过度得了脑溢血,当晚就咽了气。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各种人物云集吴家。主人公吴荪甫因投有巨大资产的家乡双桥镇农民造反,城里的裕华丝厂工人怠工,显得很是忧愁。但当他听到杜竹斋讲到金融买办赵伯韬、尚仲礼要拉他们组织秘密“多头”公司,搞公债投机时,眼里马匕闪出兴奋的光彩,丢下丧事立即找赵伯韬谈判,心里构思着一个大计划:吞下一切中小实业家,成为工业霸主。他和太平洋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几番筹划终于成功,组成了实业界财团“益中信托投资公司”。吴荪甫在公债投机中得手,“益中”仅花五六万就吞并了估价30万的八个厂。吴把汇集的全部资产做起公债来,先做“空头”,后改做“多头”。赵伯韬是上海公债市场里的魔王,有美国人撑腰,又和军政界有联络,神通广大。他要搞金融托拉斯来控制工业资本,并扬言要“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既要扩厂搞实业,又要搞公债投机,资金紧缺。杜竹斋又在节骨眼上退出益中。一些储户纷纷要求提前取款。为了与赵伯韬斗到底,吴收买赵的情人刘玉英、经纪人韩孟翔做内线。但是阎军突然全线出动,四天之内要打到济南,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威胁。为了转嫁危机,吴荪甫下令工人工资按八成扣发,闹事者以武力镇压!工贼屠维岳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工潮掀起,吴荪甫被困在厂内,如惊弓之鸟,狼狈地从后门溜走。为了摆脱烦恼,寻求刺激,吴荪甫一伙带上交际花徐曼丽去江上游乐,由于开足马力,结果撞翻了一条舢板。赵伯韬找上门,扬言要实行全面经济封锁。益中终于败给了西方的“洋行”和东方的“会社”。吴荪甫感到自己要山穷水尽了。但他还是孤注一掷,要和赵伯韬进行最后的较量,甚至把吴府住宅的地皮都押了出来。“多头”与“空头”决战的时刻到了,赵伯韬掌握了吴荪甫一伙的底细。吴最后抛出150万“裁兵”公债,这时如果杜竹斋能加入吴的行列,吴就能取胜,但是杜竹斋趁他们压价时站到了赵伯韬的一边,大量扒进。吴荪甫一败涂地,准备用手枪自杀,但并未开枪。最后吴荪甫与少奶奶在子夜的钟声里出码头避暑去了。

通过上述这些描写,《子夜》揭示出了作为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吴荪甫的两面的性质:他和帝国主义及其卵翼下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是历史的必然的法则,谁也不能够改变或者动摇它。当时在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散播帝国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中国社会性质已是资本主义的反动论调。他们抹煞华洋资本之间的差别,掩盖帝国主义扼杀中国民族工业这样一个铁的事实,企图用“左”的词句来反对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达到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子夜》关于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刻划,给了托派这种谬论以有力的回答。

除吴荪甫外,茅盾在《子夜》中还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状态都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深刻印记。屠维岳是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正象作者着意渲染吴荪甫的才干和魄力一样,他也用不少笔墨渲染了屠维岳的“机警、镇定、胆量”。吴荪甫不能改变自己的失败命运,屠维岳的阴谋诡计也终于破坏不了排山倒海的工人运动。越伯韬是美帝国主义所拳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产物。他凭借蒋介石的法西斯政权的力量,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压倒吴荪甫的优势。他不仅操纵了上海的公债投机市场,而且还一手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他狡狯、阴狠而剽悍,玩弄女性,荒淫无耻。作品虽然对这个人物的政治社会关系揭示得还不够充分,但从篇幅不算很多的描写中,已经淋漓尽致地刻划与暴露了他的流氓本性。冯云卿是在土地革命风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农民的血汗拿来换取大都会里的“寓公”生活,同时在公债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通过他用自己女儿作“美人计”的一幕丑剧,作品一方面尖锐地揭示了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无耻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突出地刻划了赵伯韬的卑鄙的形象。冯云卿的活动所占篇幅虽然不多,但却是全书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如卖身权门、依靠资本家钱袋过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类所谓的“教授”、“诗人”,也都写得各具有特色。作者曾说,他打算把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连锁到现在本书的总结构之内”,这个打算虽然没有全部实现,但从李玉亭、范博文等人物身上也多少显示了当时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堕落、空虚的精神面貌。

茅盾特别擅长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他不是对它们作静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写,而是在时代生活的激流里,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里来时行细致、深入的刻绘。他让吴荪甫同时在几条战线上作战,让他不断处在胜利和失败的起伏的波澜里,时而兴奋,时而忧虑,时而指挥若定,时而急躁不安。这样,吴荪甫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就毫发毕露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杜竹斋的唯利是图的性格,在公债市场的决战阶段显得分外清楚。李玉亭两面讨好的豪门清客的心里,在吴、赵两家明争暗斗最为紧张的时候暴露得格外分明。茅盾还在很多地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借以鲜明地显示人物的性格。他决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写景即所以写人。有时是因情取景,有时是借景写情,情景交融,文无虚笔。

《子夜》的语言具有简洁、细腻、生动的特点。它没有过度欧化的语言,偶尔运用古代成语,也是恰到好处,趣味盎然。人物的语言和叙述者的语言,都能随故事和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而具有不同特色,使读者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而谨严的。全书共十九章,一、二两章交待人物,揭示线索;此后十七章,一环扣紧一环,头绪繁多而又有条不紊,各有描写重点而又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第四章写双桥镇农民起义,虽然这条线索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对全书说来使人略有游离的感觉,但它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面貌,显示了吴荪甫与农村封建经济的密切关系和他对农民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仍然是全书的一个重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组成部分。贯串全书的主线是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与此同时,又或实写,或虚写,处处显示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最后结尾处侧面带出工农红军的日益壮大,以此来对照吴荪甫失败的命运,指出了中国的真正出路所在。

《子夜》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同文学史上所有成功的作家一样,茅盾特别注意于研究人以及人和人的关系。他有广泛的社会经验,又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各种现象,揭示其重大的意义,形成作品的主题思想。《子夜》的孕育和产生正是这样的。茅盾对我国古典小说《水浒》和《儒林外史》特别喜子,又曾广泛地阅读外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对中外优秀文学遗产,他都能经过咀嚼,消化而加以吸收,取精用宏,“消化了旧艺术品的精髓而创造出新的手法”。这也是《子夜》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工农群众运动的描写,在《子夜》中不能算是成功的地方;特别是描写工人罢工斗争,缺点更为明显。作者用了很大篇幅来描写这方面的斗争,一方面是想展示作为民族资本家的吴荪甫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这种描写来批判当时“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但是因为正面形象过于单薄无力,不能显示出革命者英勇斗争的精神,所以作者的创作企图未能圆满地实现。作者后来曾经指出产生这方面缺点的原因:“这一部小说写的是三个方面:买办金融资本家,反动的工业资本家,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三者之中,前两者是直接观察了其人与其事的,后一者则仅凭‘第二手’的材料,——即身与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这样的题材的来源,就使得这部小说的描写买办金融资本家和反动的工业资本家的部分比较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部分则差的多了。”

《子夜》的产生,正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反革命文化“围剿”中迈步前进的时候,它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从创作上证明了无产阶级文学是一种不可战胜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力量。

给采纳吧采纳\(^o^)/~

㈡ 矛盾作品《子夜》读后感3500字

《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并且立足于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故事以戏剧般的场景来开端:主人翁吴荪甫在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第二天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纷至沓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名以上是来吊唁,在私底下无不是在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在双桥镇农民暴动成功后,它打破了吴荪甫“双桥王国”的美梦,但在此同时他与杜竹斋等人筹划的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他决定将双桥镇劫后的余产折合现金投放到益中信托公司,干一番大事业。他起用丝厂职员屠维岳,蒙骗分裂工人组织,平息了工潮。这时,杜竹斋驱车赶来,报告了公债投机的手的喜讯。吴荪甫意满志得,感到胜利正在向他招手。
然而好景不长,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www.330011.coM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推荐理由:
首先是思想方面。“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点至凌晨1点。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深刻。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它反映了30年代中国的真实社会生活,向人们展现了大都会生活的种种,详实细腻的生活描绘,使读者沉浸其中,真实的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份难得的史料。
其次就是在小说的语言方面。在小说中,《子夜》把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其中其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使得小说既有诗的韵味,又有史的厚重。这正是当代很多小说所没有,或者说达不到的层次,这个是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再者就是在小说的结构与线索的设置方面。小说以赵吴之间的矛盾为主线,以双桥镇暴动与吴的矛盾、裕华丝厂女工罢工斗争与吴的矛盾为辅,三线交错发展,从而联系社会各方面,展示着宏大的社会面貌,同时深刻具体的展现着人物的形象。最后就是小说的人物方面。在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作家缜密的艺术构思和卓越的创作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家笔下的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的“目的是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发展民族工业。他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但是吴荪甫这个工业界的骑士却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欧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紧紧扼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咽喉,因而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不能不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也只剩下了一条“投降的出路”。通过上述这些描写,《子夜》揭示出了作为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吴荪甫的两面的性质:他和帝国主义及其卵翼下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是历史的必然的法则,谁也不能够改变或者动摇它。
经典片段分析:小说的高潮发生在两次工潮中。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写工人运动,吴荪甫腹背受敌,陷入困境中,小说情节趋于紧张并逐渐推向高潮。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第一次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屠维岳。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之后,他使吴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薛宝珠。这样一来,以反间计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被认为是真正走狗,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姚金凤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第二次工潮中,屠维岳软硬兼施,一面派流氓李麻子率人武力镇压罢工集合,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又诱骗被捕的何秀妹招出地下党名单。企图未遂时,他又坚决镇压。屠维岳是小说中别具特色的人物。他富于戏剧性的出场,就已显示出善于揣摸主子心理的特点。吴荪甫对屠维岳从斥退忽而又起用和提升并予以重用,既显示了吴荪甫的善于用人,也表现出屠维岳的机灵和城府。手握权柄之后,他对工人软硬结合,欺骗分化,为吴荪甫竭尽忠诚。他还利用黄色工会的派别纷争,借刀杀人,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在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人物”,极力突出当时的尖锐矛盾与种种利益纠纷,详实的情节描写无不时刻调动着读者的心绪,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社科认识,只有对社会有所观察的人才能真正知道大众的疾苦。在这一情节过程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给人以强烈真实的画面感,各种矛盾几乎破纸而出,足见作者描写手法的功底。

子夜读后感范文
子夜范文2000字
《子夜》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茅盾的小说创作中,《子夜》的问世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仅就塑造民族资产阶级形象而论,《子夜》标志着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阶级——资产阶级,被文学所遗忘的时代的结束。《子夜》全书共十九章,时间是1930年夏季的两个月,地点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上海,故事从纵的方面是以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为主线,写他如何在“三条火线”中搏斗,最后在“四面楚歌”中以彻底破产而告终。故事从横的方面牵连着千头万绪,远至帝国主义势力在华的矛盾和中国新军阀的混战,近至各色人物在“十里洋场”的活动。小说纵横交错,远近相连,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子夜》的思想内容是由两方面的内容组成的。一方面是作者通过宽广宏博、复杂纷纭的社会现象,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寻求解放道路的战斗精神,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向一切剥削阶级和帝国主义进行英勇搏斗、争取民族解放的精神;另一方面则是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其中也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民族资产阶级难以发展的历史命运,从而批判了托拉斯派的谬论。这两方面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作者艺术构思的注意中心。《子夜》全篇的焦点集中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通过塑造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典型形象,向读者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动荡的三个方面:劳资矛盾、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和农村的经济破产,同时提出了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家到底有没有发展空间这一问题。《子夜》全篇注重阶层的分析,塑造了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既有崇尚正义的民族性,希望国家富强,又具有资本家原始的本性,痛恨工人罢工,赚取资本的利欲心,体现了受多重挤压形成复杂性格的立体人物。
吴荪甫是一个具有硬干的气魄、冒险的精神和雄厚实力的企业家。他想用自己的铁腕和意志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在家乡,他有发电厂、米厂等,企图以此为基础建立“双桥王国”。在上海,他有自己的丝厂,并且联络太平洋轮船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和金融资本家兼亲戚杜竹斋组成益中公司,他们鲸吞小厂,排挤同业,企图进一步兴办纺织业、长途汽车、矿山、应用化学工业等。这位曾游历欧美的有魄力有手腕的企业家,被称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这虽不免过誉,却多少表现出不失为英雄的本色,至少在中国的民族工业家中来说是如此。且不说他藏在胸中的宏伟计划,那振兴中国工业以实现孙中山提出的“东方大港”、“四大干路”一类“实业建设”方略的勃勃雄心,足可使人倾倒,单就眼前“大刀阔斧”的行动来说,就已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在同业叫苦连天之际,他的丝厂经营有方,“境况最好”;他认定“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几度面临困境,“还要干下去”。尤为出格的是,为同买办工业相抗衡,他不顾眼前的险情,同孙吉人、王和甫组成了益中信托公司,再经营八个日用品工业小厂,以拯救这类奄奄一息之中的民族工业。然而“英雄骑士”毕竟命运不济,他的计划是着着落空,他的行动是步步失败。他一只眼睛看着工业,另一只眼睛看着政治,他身边的唐云山和黄奋就是汪派人物。但他遇到的敌手是代表美国金融资本的赵伯韬,结果他处处受赵伯韬的牵制,终于一败涂地。原因就在于他生错了时代。在殖民地化愈益加深的社会里,帝国主义和买办工业挡住了他的去路,国内军阀混战、政治腐败使工业面临困境,这些都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吴荪甫的计划原先就构筑在这样一种幻想上:“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可是这幻想的前提并不成立,他的失败终成势所必然,这恰恰从现实同理想的矛盾中揭示了悲剧结局的成因。吴荪甫虽然是具有法兰西资本家性格的人,但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资本家。茅盾说,他像一头“攫食的狮子”,但时代没有赋与他施展威力的机会和条件,他被关在铁笼子里,即使拼命奔突,挣扎,也无法冲出铁笼。在这里,茅盾对这类工业家的抱负和才干不无赞赏,深感痛惜的则是他们的生不逢时。在30年代就有人评论说,《子夜》是“创造了一个英雄,而且这书也就成了这个英雄的个人的悲剧的书了”。此外,《子夜》对广阔社会的描写,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也没有单纯追求生活题材的广阔性,而是表现深邃的时代风貌,提出许多另人深思的问题。比如怀抱《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为什么坐在“雪铁龙”的汽车里?土豪劣绅曾沧海临死之前为什么头顶着一本《三民主义》?曾沧海之子曾家驹为什么在人们的鄙视下还把国民党党员证当成无价之宝而拼死保护?交际花徐曼丽为什么要登台表演“死的跳舞”?范博文为什么摆脱不了俗不可耐的颓废情绪?吴荪甫为什么不是“在商言商”的资本家?赵伯韬为什么一再要求让政客尚仲礼代替另一个政客唐云山当益中公司的经理?经济学家李玉亭为什么竭力奔走在吴、赵之间调停?工贼钱葆生和桂长林为什么发生冲突?这些生活事件的描写和人物命运的刻画,有的看来似乎无关紧要,而实际上却是茅盾对《子夜》的总体艺术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我们透过这些生活事件的表面现象而深入到内层,就可以看出1930年中国社会形势的特点:一方面,军事上是蒋、冯、阎新军阀大混战,政治上是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的冲突,而这种混战和冲突的背后又反映了帝国主义势力在华的复杂矛盾。吴、赵两派人物的斗争是上述现象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另一方面,是红军力量的壮大,农民暴动的此起彼伏,工人罢工运动的高涨,使得剥削阶级及其走狗惶惶不可终日。当然,《子夜》并不是对于社会哲理认识的形象化,而是形象地展示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是通过“全般的社会机构”的描绘,表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前进方向,具有雄浑刚健的美学力量。
鲁迅评论说,《子夜》的出现是国民党文学所不能及的。瞿秋白评论说,《子夜》是自文学革命后最值得夸耀的。人文主义代表,国学大师吴宓则评论说,此书乃作者结构最佳之作,写人物典型性、鲜明,环境描写精到,文字如火如荼,激情澎湃,开创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先河。总之,《子夜》表现了作家雄浑刚健、磅礴阔大的艺术气魄,真正是一部力扛大鼎的杰作。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3000字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动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而且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一九三年两个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里又隐伏着中国社会过去和未来的脉络。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这是茅盾作为我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最值得重视和学习的地方。
在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作家缜密的艺术构思和卓越的创作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家笔下的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不是庸碌卑琐的人物。他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他的“目的是发展企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他有这样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发展民族工业,首先需“国家象个国家,政府象个政府”。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视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而外,还“用一只眼睛望着政治”。他具有游历欧美得来的管理现代工业的知识,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但是吴荪甫这个工业界的骑士却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欧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紧紧扼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咽喉,因而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不能不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他不能不过一种“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他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进行勾心斗角的斗争;他熄灭不了工厂里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用尽心机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他和孙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不能不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时未两月,“雄图”已成为泡影。野心勃勃、刚愎自信的吴荪甫,也只剩下了一条“投降的出路”。通过上述这些描写,《子夜》揭示出了作为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吴荪甫的两面的性质:他和帝国主义及其卵翼下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是历史的必然的法则,谁也不能够改变或者动摇它。当时在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散播帝国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中国社会性质已是资本主义的反动论调。他们抹煞华洋资本之间的差别,掩盖帝国主义扼杀中国民族工业这样一个铁的事实,企图用“左”的词句来反对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达到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子夜》关于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刻划,给了托派这种谬论以有力的回答。
《子夜》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吴荪甫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但另一方面,压倒他的一切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筹虑”。他是“办实业”的,他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他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杜竹斋一类人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但是他也不能不钻在疯狂的公债投机活动里。他希望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国民党反蒋派与地方军阀的联盟“北方扩大会议”的军事行动赶快成功,然而当北方的军事进展不利于他的公债活动的时候,他又“惟恐北方的军事势力发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强悍,但又不能不表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他有时果决专断,有时狐疑惶惑,有时满怀信心,有时又垂头丧气;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实质上则是举措乖张。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统一在吴荪甫的性格里。
《子夜》不仅从吴荪甫同赵伯韬在益中信托公司和公债投机市场上的矛盾和斗争来描写他的性格和命运,它还写出了吴荪甫同农村封建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他对农民武装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而在对待工人运动的态度上,更显露了他拚命压榨工人、仇视革命的反动面貌。当他从报纸上知道双桥镇被起义农民占领的时候,“他狞起眼睛望着天空,忽然转为贫怒:‘我恨极了,那班混帐东西!他们干什么的?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他们都是不开杀戒的吗?嘿!……’”字里行间仿佛传出了他的咬牙切齿的声音。他也有时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那是因为它不能有效地镇压革命,“因为他的权力的铁腕不能直接达到那负责者”。他企图从工人身上挽回因外货倾销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企业的不振,想吸尽工人血汗弥补他在投机市场上所受到的损失,他利用工贼、特务和反动军警破坏工人罢工运动。这些地方,作品成功地揭示了一个仇视劳动人民、喝血自肥的反动工业资本家的形象。作品还从吴荪甫的家庭生活和周围人物的描写烘托出了资产阶级由贪心和利欲所形成的冷酷无情的灵魂。他无法抗拒历史的必然法则为他安排下的失败的命运。他只能用伪装的镇静来掩饰内心的惶惧和不安,从来不让人家看见他也有苦闷沮丧的时候,即使是他的妻子林佩瑶。他依靠强烈的刺激来暂忘“那叫他们抖到骨髓里的时局前途的暗淡和私人事业的危机”,只能用“死的跳舞”来排遣失败时的苦痛,并几乎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悲剧性的命运。吴荪甫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除吴荪甫外,茅盾在《子夜》中还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www.hougan.com他们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状态都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深刻印记。屠维岳是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正象作者着意渲染吴荪甫的才干和魄力一样,他也用不少笔墨渲染了屠维岳的“机警、镇定、胆量”。吴荪甫不能改变自己的失败命运,屠维岳的阴谋诡计也终于破坏不了排山倒海的工人运动。越伯韬是美帝国主义所拳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产物。他凭借蒋介石的法西斯政权的力量,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压倒吴荪甫的优势。他不仅操纵了上海的公债投机市场,而且还一手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他狡狯、阴狠而剽悍,玩弄女性,荒淫无耻。作品虽然对这个人物的政治社会关系揭示得还不够充分,但从篇幅不算很多的描写中,已经淋漓尽致地刻划与暴露了他的流氓本性。冯云卿是在土地革命风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农民的血汗拿来换取大都会里的“寓公”生活,同时在公债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通过他用自己女儿作“美人计”的一幕丑剧,作品一方面尖锐地揭示了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无耻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突出地刻划了赵伯韬的卑鄙的形象。冯云卿的活动所占篇幅虽然不多,但却是全书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如卖身权门、依靠资本家钱袋过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类所谓的“教授”、“诗人”,也都写得各具有特色。作者曾说,他打算把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连锁到现在本书的总结构之内”,这个打算虽然没有全部实现,但从李玉亭、范博文等人物身上也多少显示了当时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堕落、空虚的精神面貌。
茅盾特别擅长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他不是对它们作静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写,而是在时代生活的激流里,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里来时行细致、深入的刻绘。他让吴荪甫同时在几条战线上作战,让他不断处在胜利和失败的起伏的波澜里,时而兴奋,时而忧虑,时而指挥若定,时而急躁不安。这样,吴荪甫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就毫发毕露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杜竹斋的唯利是图的性格,在公债市场的决战阶段显得分外清楚。李玉亭两面讨好的豪门清客的心里,在吴、赵两家明争暗斗最为紧张的时候暴露得格外分明。茅盾还在很多地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借以鲜明地显示人物的性格。他决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写景即所以写人。有时是因情取景,有时是借景写情,情景交融,文无虚笔。
《子夜》的语言具有简洁、细腻、生动的特点。它没有过度欧化的语言,偶尔运用古代成语,也是恰到好处,趣味盎然。人物的语言和叙述者的语言,都能随故事和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而具有不同特色,使读者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而谨严的。全书共十九章,一、二两章交待人物,揭示线索;此后十七章,一环扣紧一环,头绪繁多而又有条不紊,各有描写重点而又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第四章写双桥镇农民起义,虽然这条线索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对全书说来使人略有游离的感觉,但它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面貌,显示了吴荪甫与农村封建经济的密切关系和他对农民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仍然是全书的一个重组成部分。贯串全书的主线是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与此同时,又或实写,或虚写,处处显示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最后结尾处侧面带出工农红军的日益壮大,以此来对照吴荪甫失败的命运,指出了中国的真正出路所在。
《子夜》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同文学史上所有成功的作家一样,茅盾特别注意于研究人以及人和人的关系。他有广泛的社会经验,又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各种现象,揭示其重大的意义,形成作品的主题思想。《子夜》的孕育和产生正是这样的。茅盾对我国古典小说《水浒》和《儒林外史》特别喜子,又曾广泛地阅读外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对中外优秀文学遗产,他都能经过咀嚼,消化而加以吸收,取精用宏,“消化了旧艺术品的精髓而创造出新的手法”。这也是《子夜》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工农群众运动的描写,在《子夜》中不能算是成功的地方;特别是描写工人罢工斗争,缺点更为明显。作者用了很大篇幅来描写这方面的斗争,一方面是想展示作为民族资本家的吴荪甫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这种描写来批判当时“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但是因为正面形象过于单薄无力,不能显示出革命者英勇斗争的精神,所以作者的创作企图未能圆满地实现。作者后来曾经指出产生这方面缺点的原因:“这一部小说写的是三个方面:买办金融资本家,反动的工业资本家,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三者之中,前两者是直接观察了其人与其事的,后一者则仅凭‘第二手’的材料,——即身与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这样的题材的来源,就使得这部小说的描写买办金融资本家和反动的工业资本家的部分比较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部分则差的多了。”
《子夜》的产生,正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反革命文化“围剿”中迈步前进的时候,它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从创作上证明了无产阶级文学是一种不可战胜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力量。

㈢ <子夜>的主人公是谁

吴荪甫是长篇小说《子夜》的主人公
子夜的人物刻画:http://culture.enorth.com.cn/system/2002/12/10/000470437.shtml
子夜阅读:http://www11.readnovel.com/novel/2585.html
子夜简介:
《子夜》描写了30年代初期的社会现象,作品以主人公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轴心,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它不仅有股票市场上弱肉强食的残酷斗争,中小民族工业的艰苦挣扎,各色地主的卑劣行径,资产阶级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而且还有工人罢工、农民暴动等场面。《予夜》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部民族工业资本社会命运的悲剧。
《子夜》的命名寓意深刻,“子夜”即半夜,半夜离黎明已经不远,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历史,揭示了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这是中国社会由黑暗走向光明的过渡时期。

㈣ 子夜含有阅读价值吗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子夜》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瞿秋白语)。《子夜》作为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的辉煌杰作,以其高超的文学史价值和社会学史价值,成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代表作。小说以现代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为中心,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生动地表现出来,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广阔面貌。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国。那时一方面正是国民党军阀之间开始混战,另一方面,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特别是十里洋场——上海。于是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受到沉重的打击,一大批工厂相继倒闭,与之相应的是农村经济的破产。民族资本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转嫁危机,拼命压榨工人,打算从压榨中找到出路。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也更加深刻化。中国处在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工人、农民在这样的社会黑暗统治下,被迫进行各种反抗斗争,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很快便会到来。

面对现实,茅盾萌生了“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的企图”。而当时中国的思想战线上又正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开展了一场热烈论战。当时参加论战者,大致提出了这样三种观点:一、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打倒国民党法西斯政权,是当前革命的任务;工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共产党手中。这是革命派。二、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这是托派。三、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也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取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这是当时一些自称为进步的资产阶级学者的论点。茅盾认为第一种观点是对的,后两种观点是错的。他对于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和了解,他自己亲自参加过革命的实际斗争,很熟悉上海工商业的情况,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之后,将亲自看到的社会现象同当时一些理论对照,开始了长篇小说《子夜》的创作,决定以吴荪甫这样的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买办化,来回答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

在《子夜》的第一构思方案中,茅盾自述“就在那时,有了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受“野心”的驱使,茅盾分明是要构筑一部都市和农村的“交响乐”,即既写城市中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也写农村中的经济破产以及革命的农民运动;总之,企图通过“两者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写农村的愿望和信心,来自茅盾终生“驱之不去”的乌镇生活体验,写城市的独特眼光和强烈冲动,追根究底,也同乌镇生活体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茅盾的故乡浙江省乌镇,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且又是拥有丰厚文化传统的“历史的镇”。对于农村来说,乌镇这种亦城亦乡的突出特点,特别是乌镇的农村味,对茅盾的文化心理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茅盾之所以萌生“城乡交响曲”的初始构想,之所以终于不肯割舍,写双桥镇农民暴动的第四章(乌镇附近确有“双桥”),以及对丝厂格外有举趣(乌镇蚕桑业发达),无不与茅盾的“乡村血脉”直接相关。《子夜》上海霓虹灯辉映之处,隐隐晃动着带有泥土气息的乌镇投影。“城乡交响曲”的计划受挫之后,他仍然不顾结构的匀称而保留了第四章,并终于写出《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杰作以补偿。

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子夜》以全景式的规模曲曲传送了茅盾自幼形成,逐步升华的强国梦愿。茅盾幼时受到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父亲具有维新思想,作为开明的维新派,他笃信实业救国,不但身体力行,而且亲执教鞭,要求儿子“以天下为己任”,这给茅盾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父亲早逝后,母亲“誓守遗言”,又持续强化着这种心理。中学时代的茅盾,就曾以“志在鸿鹄”为题作文,借鸿鹄自诉襟怀。中学毕业后入北京大学预科,一九一六年预科毕业,因家境窘迫辍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开始在《学生杂志》、《学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进步的政治思想。

“五四”时期,茅盾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影响,进一步参加革命斗争运动。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高涨,他的文艺思想也有显著的发展和变化,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基本方面。一九三二年前后是茅盾创作的旺盛时期,他完成了长篇巨著《子夜》,第一次成功地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绘了1930年5月—7月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小说对历史动向的正确反映,证实茅盾的文艺思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是他整个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也显示了左翼文艺的业绩,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一个卓越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的地位。

《子夜》一直被视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代表作。

在中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是以反封建思想名蒙和反帝救亡为己任,并没有产生出真正的都市文学,直到二十年代来和三十年代初期,都市题材才开始鼎兴,继乡土、情爱、启蒙、判逆等主题类型之后,成为中国新文学主题群落中又一引人瞩目的、具有独特历史内容和美学品格的文学景观。从区域上划分,当时的都市文学大致可分两大类型,一是以茅盾、楼适夷等左翼作家和刘呐鸥、穆时英等新感觉派作家为主干的描写上海十里洋场的创作;一是以老舍为代表的描写北京皇城古都景象的创作。由于上海最典型地体现着中国近代社会论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发展过程,最集中地反映着中国现代各种文化的碰撞与渗透,最明晰地表现着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介入中,中国现代都市的精神与物质的双重畸形发展状态,因而,相对而言,对上海洋场景观的描写更具备都市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茅盾的《子夜》就是一部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一幅规模宏大的现代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小说选取做公债与公潮这一都市题材,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集中地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命运,与三十年代如火如荼的中国社会革命相联系,鲜明有力地展示了整修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的场面。作品中有描写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金融、公债市场的风波,工厂生活和工人运动,都市各阶层人物的面貌,等等。据茅盾自己说,《子夜》构思之初衷是想将都市命运、农村经济情形、小市镇居民意识以及一九三0年的新儒林外史全包括在内的,所因身体状况欠佳只“偏重都市生活的描写”。

《子夜》刚刚问世,就有人注意到了它与现代都市文学发展的关系,甚至认为它在社会史上的价值超越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其原因就是《子夜》大规模的描写中国都市生活。书中写了三个方面: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对于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描写,茅盾本人也深感不如人意。但瑕不掩瑜,《子夜》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使现代都市文学一起步便达到与其他主题相媲美的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子夜》对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子夜》成功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子夜》完成了一幅在现代文学史上视野最为宏阔、体系最为完整的都市人物大观图。作品中描写了大小90多个人物,最引人瞩目的除吴荪甫这个主要人物外,还有金融资本家赵伯韬、杜竹斋,民族资本家周仲伟、朱吟秋、孙吉人,封建地主冯云卿、曾沧海,经济学教授李玉亭,颓废诗人范博文,青年寡妇刘玉英,社会交际花徐曼丽,资本家走狗屠维岳等等,这些人物形象品类繁多,色彩驳杂,神态逼真,逐一具有鲜明的个性。

吴荪甫是茅盾在《子夜》中塑造的最成功的艺术典型。吴荪甫是富有个性的民族资本家,他精明干练,而刚愎自用,贪婪残暴而又野心勃勃。他经营多种企业,有相当雄厚的实力,加上他的善于耍弄手腕,所以在一般民族资本家中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的沉着干练、刚愎自用。然而他无法抗拒历史的必然法则,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吴荪甫在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只能用“死的跳舞”来排遣失败时的苦痛,几乎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悲剧性的命运。

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作者以雄浑而又细密的艺术之笔,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这是继鲁迅笔下的阿Q之后,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又一个极为鲜明突出而且具有巨大艺术概括力的典型。

作品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资本家赵伯韬。他是1920—30年代中国买办资本家的典型。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关系,后台的撑腰,使他完全主宰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他的目的是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小说中着重刻划了他在投资市场的活动。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诡诈,他设置圈套勾引吴荪甫加入“多头”的秘密组织,合伙经营公债投机生意,然而又勾结国民党政府、军阀操纵股市,使吴血本无归。在私生活方面更加荒淫无耻。他自己恬不知耻地说,会“扒各样的女人”。这家伙玩弄女人包括:聪明无知年仅17岁的冯眉卿;稳健、有谋略的年轻寡妇刘玉英;轻佻放荡又有姿色的交际花徐曼丽。总之,这是一个坏得连自己都没有感觉的买办资本家。

茅盾在《子夜》中还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状态都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深刻印记。屠维岳是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小说中用了不少笔墨渲染屠维岳的“机警、镇定、胆量”。他自持很有才能,他同吴荪甫侃侃而谈时,“姿态大方”,“毫无畏怯的态度”,这种过分镇定倔强的态度与他的生活地位很不相称。在对待工人中,他显得很有谋略,很有手腕。冯云卿是在土地革命风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通过地用自己女儿作“美人计”的一幕丑剧,尖锐地揭露了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阶级无耻的精神面貌。工人领袖张阿新,性格可爱但缺乏斗争经验,卖身权门,依靠资本家钱袋过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类所谓的“教授”、“诗人”,此外,还有其他诸如工人、农民,尤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形象的刻画也都各具特色。

在上海这个有着近百年殖民地史的都市里,茅盾准确地捕捉住了现代都市文化的本质特征。他与当时以写上海为主的都市文学作家如刘呐鸥、穆时英等人的创作兴趣不一样,刘、穆等比较注重描写西方殖民带给上海的能够集中地体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方式的外在物质文化,喜用夜总会、赛马场,特别快车此类动感极强的场景,通过对都市“酒巴文化”(都市人生理刺激、感官享受、本能渲泄)的铺垫,写出现代都市对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承受。而茅盾则把笔力主要集中在对都市上流社会各类人物的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剖析上。《子夜》选择了“客厅”作为人物活动的主部场景。侧重写都市的“客厅文化”,这适合它对现代都市观念意识的模式剖解和动向把握。虽然,客厅不含有剧烈的外部动作与感官刺激,却也充满着心智角斗的刀光剑影,也常常出现理性的迷惘、精神的恍惚与人格分裂的悲喜剧,在客厅特有的温馨静谧的氛围中,各种文化指令对人们的控制无疑比酒吧间的狂欢气氛更为有效些。在吴府客厅,多少阴谋策划,多少迷惘踌躇,多少百无聊赖的叹息,多少醉生梦死的调笑,便在客厅这一特定性场景里展开演出。“客厅文化”就这样成为《子夜》洞察都市文化模式和追踪其发展动向的一个独特的窗口。

从本质上看,《子夜》中的“客厅文化”就是金钱本位文化。“吴荪甫的家庭和来往的青年男女客人……这些人大抵很闲,做诗,做爱,高谈政治经济,唱歌,打牌,甚至练镖,看《太上感应篇》等等,就象天底下一切无事似的。”这种百无聊赖是因为他们有钱,或者没有钱却愿意给有钱人充当消谴的点缀来获得钱,而客厅中那些忙忙碌碌、心事重重的大亨们则是一心要想攫取更多的金钱。为了金钱,吴荪甫可以堂而皇之地鲸吞同伙的资产;杜竹斋可以在胜败攸关处给妻弟以致使的背后一脚;为了捞回公债市场上沉下去的血本,冯云卿可以唆使亲生女儿存枕于赵伯韬;穿梭来往于吴荪甫客厅中的那些帮闲们也再没有古代王公贵族门下食客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古典美德,一旦吴荪甫日暮途穷,他们便又攘攘笑笑地去簇拥赵伯韬这个新主子了。正是在《子夜》“客厅文化”的窗口上,我们观照到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撕破了宗法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拜金主义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戕戮与摧毁。

《子夜》这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以崭新的思想艺术风貌,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树立一块丰碑。它无论是在提供都市社会角色的广度与独特性方面,还是在都市文化剖析的明敏、准确与深度方面,以及在情节结构上显示出恢宏气魄方面,现代都市文学创作中都尚无能够与之比肩并立,堪称现代都市文学的巅峰之作。其突出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如下几点:

( 一)采用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子夜》中的人物分为若干类型,有资本家、知识分子、农民等,而在资本家中又分为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和小资本家等,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特征。茅盾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复杂的人物关系、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如在塑造吴荪甫这个人物典型时,就是通过他在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以及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纠葛,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突出了吴荪甫“色厉内荏”的性格。吴荪甫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

(二)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茅盾特别擅长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既善于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他让吴荪甫同时在几条战线上作战,让他不断处在胜利和失败的起伏的波澜里,时而兴奋,时而忧虑,时而指挥若定,时而急躁不安,这样吴荪甫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就毫发毕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杜竹斋的唯利是图的性格,在公债市场的决战阶段显得分外清楚。李玉亭两面讨好的豪门请客的心理,在吴、赵两家明争暗斗最为紧张的时候暴露得格外分明。茅盾还在很多地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借以鲜明地显示人物的性格。他决不为写景而写景,写景即所以写人。有时是因情取景,有时是借景写情,情景交融,文无虚笔。

(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

《子夜》的语言具有简洁、细腻、生动的特点。它没有过度欧化的语言,偶尔运用古代成语,也是恰到好处,趣味盎然。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而且作品的叙述语言也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气质。吴荪甫语专横尖刻;赵伯韬老辣机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语中有刺;范博文则消极颓废。叙述语言,雄健而又精细,以第一章中吴老太爷进入大上海最为典型。

(四)宏大严谨的艺术结构

全书共十九章,一二两章交待人物,提示线索,此后十七章,一环扣紧一环,场面宏大,头绪繁多而有条不紊,各有描写重点而又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经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五)很强的理性色彩

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子夜》都体现了作者很强的理性控制的成分。茅盾始终以一种冷静、理智、清醒的主体心态,对都市生活作出整体、宏阔和全景式的艺术审美观照。《子夜》正是茅盾高度的理性智慧和清醒的现实精神的结晶。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化和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吴荪甫的失败更是为参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论争所设计的结局。

此外,《子夜》的美学特点,在阳刚与阴柔兼济之外,又增添一种雄浑、崇高的美学品格,为现代都市文学美学品格的建构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毋庸置疑,《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既是茅盾创作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空前的优秀长篇著作,尤其是在塑造都市人物、剖析都市文化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历史内容与思想深度,更是现代都市文学创作中空前的。它的产生,充分显示了中国革命文学的实绩,早在1933年《子夜》初版时,瞿秋白同志即以高度热情赞扬了这突出的成就,认为《子夜》的出现是“中国文艺界的大事件”。《子夜》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提高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水平,具有开拓方向的历史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同《阿Q正传》一起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㈤ 读子夜有感

中国近代史上,不少作家,如鲁迅、老舍等人,为中国的文学里程碑添上了有意义、不可估量的一笔。这一笔是如此的深刻,如此的现实,完全符合中国发展规律。这些文章小至生活细事。大至国家社稷,每一篇都涵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思想意义。不仅如此,这些书和文章还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当时的处境和面貌,文中的主人公更生动、鲜活、深刻地代表了这个时期中的人,无论做大官的、平民的,无一不表现了出来。另外,这些作者的写作手法,更是高人一等、别出心裁,完全体现了当代作家的写作风格。

《子夜》就是其中一篇很好的例子。

它的作者是我们老一辈的,有名望的作家茅盾。他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在阅读前,了解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茅盾在1920年就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1年与郑振锋、周作人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了《小说月报》。他的文学创作即从此时开始。直至30年代,成为我国左翼文坛上的代表作家。茅盾的主要作品还有《蚀》、《林家铺子》、《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而《子夜》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篇。

说到《子夜》,它是茅盾有了“ 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 ” 后写的。《子夜》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部民族工业资本的社会命运悲剧──一个刚强有为的民族工业巨子如何在帝国主义和军阀政治的双重挤压下,又在工农革命夹击中,一路奔突,一败涂地。

在本文中,文章宏伟严密且脉络清晰。只就开头、结尾两章就足见作者的匠心。大上海温软的和风在苏州河上轻轻吹拂,吹得人浑身酥软的时刻,吴荪甫迎来了他为避祸乱来上海寓居的老父。此时的吴荪甫气派威风,不可一世。书尾,吴荪甫惨败于赵伯韬,厂房、银行、公馆全没有了。他带着姨太太到牯岭消暑,静悄悄的,灰溜溜的。这一闹一静的首尾呼应,不正展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吗?

在本书中,单写了城市工人运动,既已不能表现当时的革命主流,而当时的城市工人运动在李立三路线的错误指导之下,虽然声势浩大,敌人惊惶失措,而革命力量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这就使小说的气氛,虽有悲壮之处,而大体仍然暗淡,显不出中国革命进行的伟大气魄与最后的必然胜利的前景。

《子夜》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首先是魁梧刚毅、紫脸多疱的吴荪甫。他凭借着游历欧美所得的见识,雄厚的资金,过人的胆略、智谋和手腕,企图实现他的幻想;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一个强大的工业王国。然而他生不逢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在人物的塑造上,茅盾实现了他自己的创作意图:“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是因为1930年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同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吴荪甫的对头,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也是映入读者眼帘的重要形象。但是作者并没有着力正面描写他,只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反衬,就活脱脱地立起了一个“公债场上的魔王”形象。他既与军政界有联络,又“同美国人打公司”,“做起公债就同有鬼帮助似的,回回得手”。正是他的回回得手,将吴荪甫逼进了绝境。

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闹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有关。

这样一部出色的小说,实在值得每个人去看、去读、去研究,它是当时中国工业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读了这一部小说,就相当于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我们的文学方面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和推进作用。

㈥ 《子夜》原名《-》是-的代表作,主人公是-

《夕阳》,沈雁冰(茅盾),主人公是吴荪甫.

作品以1930年5月到7月间发生的一些大事件作为时代背景,描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振兴民族工业,力图构筑自己的“双桥王国”,迅速增加其企业的活动资金,就想利用南北大战来发一笔横财。但是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却对他百般加以阻挠。最后,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的恶劣形势下,吴孙甫虽然竭力应会,加紧压迫和剥削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他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

㈦ 求 茅盾 《子夜》 章节梗概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翻译家和文学批评家。1921年,与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等人共同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任《小说月报》主编。三十年代,任“左联”行政书记。抗战期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积极从事抗战文艺活动和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主席等职。其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虹》、《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作品梗概】

1930年5月,上海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接来了从家乡双旗镇逃难来的父亲吴老太爷。然而没想到的是,上海摩天的建筑,闪烁的灯光,奇异的服饰及舞男舞女们拚命晃动的身影,竟使久居乡下的吴老太爷受到刺激而中风,当晚便一命呜呼了。

翌日清晨,吴府大办丧事。几位实业界的人物——太平洋轮船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火柴厂老板周仲伟,丝厂老板朱吟秋等人也来到吴府,他们和中央军某部的雷参谋谈论着军阀间的战况,因此而忧心忡忡。为了摆脱困境,他们想到了一个联合办银行的主意。

吴府的主人吴荪甫,是一个出身“世家”,曾游学欧美学工业的颇为精明强干、雄心勃勃的民族资本家。他年富力强,身材魁伟,浓眉大眼,举止威严。他反对外国资本和买办资本的侵入,力图振兴民族工业,同时又对工人运动和农民暴动残酷镇压。对于联合办银行的主意,吴荪甫也很感兴趣,他准备以此作为他发展为中国工业霸主的根据地。同时,也做好了吞并朱吟秋之类缺乏胆识、资金短小的中小企业的准备。就这样,以吴荪甫为首的“益中信托公司”诞生了。拿着“益中公司”的草案,吴荪甫仿佛看到高大的厂房烟囱林立,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平原,他不禁微微地笑了。

其时,蒋冯阎大战正酣。交通阻塞,人民购买力低下,产品没有销路,帝国主义资本和买办资本无孔不入,民族工业纷纷倒闭。而益中公司却借机吞并了朱吟秋等八家民族工业的中小厂家,施行着宏伟计划。同时,吴荪甫还培养了镇压工人运动的刽子手屠维岳,以保证自家工厂的正常开工。然而他们却轻视了背后张着大口的赵伯韬。

赵伯韬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代表,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他四十多岁,中等身材,三角脸,深陷的黑眼睛炯炯有神。他的野心是吞并整个中国工业,为此,他必须打倒吴荪甫。

吴赵二人的斗法愈演愈烈。赵伯韬通过帝国主义控制军阀战争的胜负,进而控制公债行情,同时还采用收买、拉拢、打入等手段,使吴荪甫和他的益中公司损失惨重。焦头烂额的吴荪甫踌躇再三:“这一切都有是必然会有风浪的,只有经过艰苦的斗争才会实现自己的宏图壮志。在企业界身经百战的我,难道说就会怕了吗?”他决定孤注一掷,在公债场上与老赵决一死战。而赵伯韬也决定在公债上与吴荪甫大斗一场,一直斗到吴荪甫和他的益中公司坍台、倒闭。

然而交易所的最终恶噩还是传来了:在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最关键时刻,竟有人乘机扒进,使吴荪甫和他的益中公司彻底崩溃,而这暗下毒手的人,竟是吴荪甫的姐夫杜竹斋。脆弱的民族工业终究还是无法与帝国主义的买办资本相抗衡。

“众叛亲离”的吴荪甫在知道消息后,狞笑了一声,跳到书桌边,拉开抽屉,抓出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胸口。他脸色铁青,眼珠仿佛爆出。然而吴荪甫手中的枪终于还是没能射出,他长叹一声落在椅上,手枪掉在地下。

在给工厂下了“明天全厂停工”的指令后,吴荪甫决定逃债。他在一阵异样的狂笑中冲进了自己的房中,对吴少奶奶大声说:“明天晚上我们就上轮船,到庐山避暑去!”

㈧ 以《子夜》为题做一个阅读记录卡。

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茅盾的小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见长。
《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以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片断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茅盾近乎以写史的态度创作小说。《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原著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语言简洁,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生动。本书虽是简写本,仍可约略观赏到原著的艺术风貌。

㈨ 茅盾的子夜的主要内容及简介!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

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碍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仁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

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

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

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9)子夜小说阅读扩展阅读:

主人公吴荪甫是一位颇有野心和手腕的民族资本家,然而他建立民族工业王国的种种执着努力终无奈地在三十年代中国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下走向颓败。

伴随着故事中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大潮,作者无非是要最终证明中国要摆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挣扎的困境,迫切需要一次强有力的彻底的革新,显然这股破旧布新的力量就是新生的共产主义。这也就奠定了此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

叶圣陶曾评价茅盾为“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的小说家”,《子夜》的完成为这个说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眼光对30年代中国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做了全方位的剖析,用扎实的笔力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全景图,足见作家的创作功力。

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固然为小说营造了磅礴的气势,但面面俱到的想法却因力有不逮而使作品对社会和人性的探索不够深入,虽然避免了概念化的对政治理论的图解,却也无法上升到超越阶级和时代的高度,这也是大部分中国现代作家尤其是左翼作家的通病。

小说中的一系列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带有过于明显的时代印记,人物的性格显得缺乏感染力和鲜明个性,甚至读罢掩卷回想里面的人物,那些阶级身份相同的人物形象,如范博文,吴芝生,杜新箨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互相之间竟会混淆起来,这一方面是我读得不认真的缘故,另方面也是由于人物个性的缺失罢。

叙事风格上按部就班的平铺直叙也限制了这部小说的艺术个性,我们在阅读一些优秀的小说作品时,经常也会看到一些叙事上的留白,情节上的交错和时间的静止和跳跃,用以增添小说艺术上的美感。

然而茅盾就像是一位授课态度极其认真的老教师,为读者细心的讲解每一个解题步骤,清晰而完整地刻画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却压缩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小说时间轴上的刻度都是细密而平均,却少见一些仿佛在时间静止状态下出现的美妙意境。也许这不算是什么缺陷,只是我个人的审美倾向罢了。

私以为《子夜》中最失水准的地方是对几个罢工场面及前后的描写,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部分描述中感叹句明显增多了,偏离了一贯客观和冷静的描摹与讽刺。

“她们的全心神都沉浸在另一种雷,另一种风暴里!”

“被压迫者的雷声发动了!”

“闸北的大小丝厂总罢工下来了!“

茅盾在这些描述中表现出了一种难以掩抑的兴奋和激动,显然是投放了对无产阶级运动的深厚感情。但是作品中也对运动中的盲目左倾进行了揭露,算是缓和了一些感情上的失控。

然而茅盾到底是一位创作态度严肃的资深作家和左翼文学的领军人物,在这一时期与创造社的一些只识打标语喊口号的跳梁小丑还是有着本质区别,所以政治立场对他小说艺术的戕害也是有限度的。《子夜》中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小人物的刻画和场景的描绘。

如吴荪甫的舅父老乡绅曾沧海,他先是对一本《三民主义》像神一样的跪拜,后来又对闯进家里的暴动农民说最恨国民党,真是构成了对人物性格的绝妙讽刺。

还有吴荪甫扶植的手下屠维岳,作者很着重对他的神态进行描写,并在对其言行举止的叙述中将一个冷静、精明、狡诈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作品中的几个“堕落”女性妖媚迷人的形象也都描画的较为丰满,如交际花徐曼丽,“双重商业间谍”刘玉英等。她们自然也是在这个艰难的时事下挣扎着寻求出路的小人物,但因其身份和手段的特殊给人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㈩ 子夜鸮_by颜凉雨_txt全文免费阅读

《子夜鸮》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h8lg

《子夜鸮》是颜凉雨于2018年6月15日起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都市幻想纯爱小说。

热点内容
军婚小说男主是军人女主是白领 发布:2024-11-16 14:50:59 浏览:66
西游记娘化同人小说 发布:2024-11-16 14:45:29 浏览:261
求男主是丞相的古代小说 发布:2024-11-16 14:45:18 浏览:423
岑凯伦小说全集蜜糖儿 发布:2024-11-16 14:45:18 浏览:276
村官后宫同类小说 发布:2024-11-16 14:45:14 浏览:760
女主姓蓝的全部小说 发布:2024-11-16 14:40:29 浏览:451
金庸武侠小说海外传播 发布:2024-11-16 14:39:24 浏览:443
哪个网站写同人小说好 发布:2024-11-16 14:28:31 浏览:333
色综合古典武侠小说 发布:2024-11-16 14:28:26 浏览:967
2018最新凡人类修真小说 发布:2024-11-16 14:23:58 浏览: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