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小说 » 先锋免费小说

先锋免费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5-03 11:28:48

⑴ 先锋小说

余华
昆德拉
福克纳

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先锋派文学
何为“先锋”?其原义来自法国著名的《拉鲁斯词典》——所谓先锋是指一支武装力量的先头部队,其任务是为这支武装力量进入行动做准备(军事术语),“先锋”这个术语的历史,始于法国大革命,再转向文化和文学艺术术语(始于19世纪初);无论是军事先锋还是政治先锋,抑或是文化先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起源于浪漫主义乌托邦及其救世主式的狂热,它所遵循的发展路线本质上类似比它更早也更广泛的现代性概念。”说白了现代主义也就是“先锋派”!它包括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意识流派,荒诞派等等”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

“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

80年代中后期,马原、洪峰、余华、苏童、叶兆言等青年作家纷纷登上文坛,他们以独特的话语方式进行小说文体形式的实验,被评论界冠以“先锋派”的称号。毋庸置疑,先锋派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从肇始之初的“先锋实验小说”到所谓的“返璞归真”,先锋派的作家们走出了一条饶有意味的文学创作之路。�马原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第一次把叙事置于故事之上,将几起没有因果联系的事件拼贴在一起,突破了传统小说重点在于“写什么”的范式和困囿,转而表现出对小说叙事技法——“怎么写”的热衷,先锋文学由此徐徐拉开帷幕。之后,一批作家紧随其后,充分发挥文本实验的技能和才华,在叙事的迷宫中自由穿行,他们的创作实绩使先锋派的作品成为文学界一道耀眼的风景。先锋派作家共同的叙事特点表现为元小说技法(即用叙述话语本身言说叙事本身),注意调整叙事话语和故事之间的距离,追求故事中历史生活形态的不稳定性等,但叙事话语的个人化特点,如叙述人角色的设置,故事人物的符号化,叙事圈套,叙事猜测等,又使他们的作品面目各异而显得摇曳多姿。正是这种对文本形式及其结构叙事空间的探索,不仅为这些作家赢得先锋派的称号和评论界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先锋小说的出现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方向和前途提出了新的理论命题。�
“先锋派文学创造了新的小说观念、叙述方法和语言经验,并且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改写了当代中国小说的一系列基本命题和小说本身的定义。”�①“先锋文本对于传统的文体理论及观念是一次挑战,因为它对于传统的小说文体模式,既不是文体变异也不是文体嬗变,而是一种文体解构。”�②的确,先锋作家们是以一种反叛和激进的姿态来实现自己关于文学的“有意味的形式”。在抛开种种旧有的叙事成规的同时,先锋小说成为一种纯技术的操作,复杂性的叙事实验——零散片断拼贴后的空无一物,间离效果的营造等,给读者设置了繁难的阅读障碍。然而,语言从它产生那天起就包孕了形式与意义的两层内涵,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说:“语言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③小说“怎么写”与“写什么”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形式的创新必然要求和包含着内容的革新。先锋作家们从初登文坛那天起就将着力点锁定在“怎么写”这一单向维度上,以致不可避免地走向语言的狂欢,它在使创作者获得语言快感的同时也付出文本意义丧失的沉重代价。�
进入90年代,苏童、余华先后发表了《米》、《妻妾成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小说,预示先锋作家减弱了形式实验和文本游戏,开始关注人物命运,并以较为平实的语言对人类的生存和灵魂进行感悟,现实深度和人性关注又重归文本。不少论者认为这是先锋作家为迎合大众而走向通俗化,这一转向标志着先锋文学向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
先锋派作家创作上的变化——从对形式的极端重视回复到对意义的关注,这种反复,并非简单地回归,其作品中不乏现实主义的因子,但对题材与主题的处理仍与现实主义的方法迥然有异。如果说从肇始之初,先锋派作家对传统文体形式的颠覆和解构存在着矫枉过正的先天不足,这一缺陷根源于先锋文学萌发的现实土壤。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中国,伴随着神性光环的消褪,民族群体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迁徙,“人”不仅面临现实经济潮流的挑战,而且遭受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人们一直信奉和崇尚的理想与价值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外部历史情境为文学史提供了新转机的现实条件,加上文学史内部始终存在的艺术形式变革的自觉性力量,先锋派们从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博尔赫斯等大师们的作品中汲取精神能量踏上探索之程,他们绝非缺乏传统的写实能力或者说为了赶时髦,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驱策着他们。先锋派们所作出的激进姿态实际上是用行动表明只有颠覆旧有的传统才能以期开辟新的战场,有其必然的合理性。步入90年代,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用短短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二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省略性的工业扩张使社会充满了滑稽、荒诞的人情世象,生活中的精神气质却贫弱不堪,外部条件再一次为文学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如何逼视庸常或反常的生命形态,以更适合的表达方式体现在社会变革中人们的真实伤痛以及人类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成为先锋派作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再者,艺术形式的探索创新显示了创作主体自我实现和自由程度的提高,但主体话语的丧失,人性的消隐,历史的叙事化等等却使先锋作家陷入了主体精神的迷失。先锋派作家们是以叙事的形式游戏对社会历史深度模式的反叛赢得了“先锋”之名,先锋作品中显露出的诸如无中心、无深度、不确定性和零散化的风格又使其呈现出后现代主义征候。然而,后现代叙事理论及其实践在中国的出现并非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中国的先锋派作家们“站在文化仿制的立场上”,在“互文”意义上的外向接受,他们从博尔赫斯、福克纳、海勒等的作品中顿悟原来小说可以有别样的写法,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先锋派作家首先是对其叙事层面的仿制。先锋文学适时的转向,并非偶然的由后现代向现代主义的回返、迁移甚至合流,他们终于走出了博尔赫斯们的领地,“从整体上显现出‘中国先锋文学的特色’”�④。叙事空间的探索由非经验的抽象渐变为与特定的语境相适应。
因而,先锋文学90年代以后的转型缘于社会生活、审美对象和审美感受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的调整势出必然,先锋文学的转型或者说精神流变既是文学创作个人化的结果又是历史的要求。从这一时期起,随着探索的逐步深入,先锋作家们力图走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困境,作出适时的调整,重新认识和解决文学创作中“怎么写”与“写什么”这一相互对立的矛盾。质言之,先锋文学的转向既不是为迎合大众走向通俗化,也不是先锋精神的式微或撤退,而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和渐趋成熟的标志。先锋文学的先锋精神远未“终结”,先锋作家们一直“在路上”。�以余华为例,他的创作可以说是与先锋文学的发展同步的。余华早期创作的《四月三日事件》和《世事如烟》可以看出他对人、对人所构成的生态和人文的深刻质疑。“四月三日”本身即是一种隐喻和象征;《世事如烟》则在叙事空间显示出更为前卫的姿态,算命、婚丧嫁娶等方面的荒诞事件被强行拼置在一起,人物的姓名也被舍弃,代之以抽象性的阿拉伯数字符号,人物及其性格淹没于数字符号的序列中,对人的苦难和生活的残酷表现出一种彻底的冷漠,语言操作节奏却是流畅而有节制的。无论《四月三日事件》还是《世事如烟》,对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怀疑,对人的苦难的思索并不直接来自于经验世界,而是高悬于世象之上的本质真实,形而上的主旨显露充分。从《活着》开始,余华疏离了繁复的语言实验,不再给读者设置阅读障碍,故事的叙述简单、朴实和直白,仿佛重归现实主义的地平线。但创作的前后期艺术反差并不意味着这位先锋派的领军人物已回归到旧有的现实主义的传统,张清华在《文学的减法》中认为余华创作前后期的差别仅仅在于:“前期可能更注重于使经验接近于人性和哲学,而后期则更注重使之接近历史和生存。”�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有完整的故事,清晰的情节线索,达观的生活态度,福贵、许三观等都实实在在生活在真实语境中,但余华基本上“摘除了小说中人物‘思’的能力,让他们‘简化’为生命本能驱使的符号……他们因此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只能听任命运的驱遣安排。余华也正是借助这一点得以更多地在‘人类学’而不是‘社会学’意义上来把握他的人物,并构建他的人性探求与哲学主题的”。“他不是一个简单地从道德意义上面对历史与血泪的作家,而是一个从存在的悲剧与绝望的意义上来理解人性与历史的作家。”�⑥先锋文学的审美向度应该是话语形式和精神内涵的有机统一,历史也好现实也好,在优秀的小说家那里不过是充当一个恰当的叙事载体,人、人性、人的命运以及这个世界的存在和虚无才是最终所要表达的旨归。“先锋的品格应该体现为它的精神高度,体现为一种对现实永不停止的质疑和创新,但这种质疑和创新决不仅限于叙事形式而同时公然对意义与价值进行放逐,反过来却必须以对现实生存的关注与体现为前提。”�⑦从此种意义上说,叙事是对现实和历史的再创造。无论从叙事空间还是精神向度上,余华抵达了先锋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先锋小说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有的作家已过了自己的创作高峰期或进入“蓄势”状态或陷于停滞,但先锋形而上的主题与叙事空间的探索并未终结。苏童、叶兆言、格非、北村、潘军……这些先锋派的作家们依旧笔耕不辍,不断有新的作品面世。艺术探索之路绝不是直线向前而是迂回曲折的,毕加索周期性地回复到新古典主义,伍尔芙周期性地回复到比较接近于传统的小说形式,既可以看作是作家酝酿突破之前的“蓄势”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其对综合艺术形式组合的尝试。实际上,在今天文学的创作领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既相互平行又彼此交叉、重叠,小说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性,自由地进行各种形式实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世界。“我们今天的文学之所以呈现多元并存,百花竞放的审美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于无数先锋作家不断颠覆传统创作模式,探索各种新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理想的结果。”�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文学活着,先锋就不会消亡。只要文学还在发展,先锋就永远存在”�⑨。

先锋”本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有着很大的流动性。时运推移,人事递变,昨日的先锋,今天也许会变成后卫。不但为大众所接受的先锋文学已经失去其先锋性,而且先锋派作家忽然写起大众文学来,反体制文人终于接受体制的安抚,也是并不新鲜的之事。但本书属于史论性质,它的任务是理清一定时期的历史潮流,就像用摄影机来拍摄飞艇,将其某一时段定格在底片上,仍有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当我们随同作者回顾“文革”前夕的“太阳纵队”、文革时期的“野草诗社”、“白洋淀诗群”和“文革”刚结束不久的饿朦胧诗的崛起时,仍然感到神往。那时的先锋牵动着整体社会思潮,围绕着先锋文学的争论,实际上是一场文化思想斗争。而这种文化思想上的争鸣,却正是先锋文学的是的使命。

⑵ 介绍几部先锋文学的必看作品

1.《平凡是世界》,应该看过了吧,恢弘大作,路遥老师的
2.张宇,河南作家,文字很有可读性,作品也很多
3.我最喜欢的作家余华,什么《生活》阿《兄弟》阿很多,每一部都很经典
4.孔庆东的,文字幽默,很有些意思
5.正在看《白鹿原》。其实你可以网上搜下矛盾小说奖那些小说,每部都很棒,平凡的世界就是,红旗谱也不错

我以前回答人家的,个人也比较喜欢看先锋小说,来求点分吧哈哈

⑶ 什么是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

--------------------------------------------------------------------------------

作者:李锐

大约十年前,所谓“先锋小说”正在中国大陆兴起,并且很快从一种“优势”变成一种时髦,按照当时流行的看法,好像凡不是“先锋”的也就不是好小说不是好文学,起码是陈旧、落后、过时的货色。

先锋小说家和先锋批评家,在当时的中国和所有的进口货一样,代表着“先进”“高级”“时尚”和不容置疑的优越。(当然,进口货如今已经没有这么风光了。)那时候能被列入“先锋小说家”的行列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于是,在某些批评家的笔下就出了一批很风光的“中国的卡夫卡”“中国的博尔赫斯”“中国的罗伯格理耶”。似乎在每个中国先锋小说家的前面,都必须有一个外国的大师做比照做招牌,才够档次,才够先锋。(成一先生有个精彩的比喻,他把这叫做“副本效应”)

当然,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实在是有点奇怪,本来先锋或前卫就意味着和潮流的对抗,与社会主流的疏离,被大多数人拒绝;而绝无可能成为风光的时髦。想想当时中国的政治背景,这事情就更奇怪。(在我的认识中,中国真正的先锋小说绝不只是这种流行的东西,他们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叙述形式的突破,对于文学观念的创新,对于现代汉语文体的丰富都是有相当贡献的。尤其是当流行的观点把先锋小说简化成“中国的某某某”的时候,除了他们浅薄的臣服心态而外,更忽略了中国先锋小说对中国人精神处境和中国文化传统深刻的内省与表达。而且我相信,有些先锋小说的作者,恐怕也很难接受那个流行的标签。)

很凑巧,我就在上面那样的流行气氛中离开中国,去了美国,沿密西酉比河南下,来到福克纳的家乡。

与我同行的美国朋友是我的翻译,是南方人,很为南方出了福克纳这样的大作家而自豪。因为我是个写小说的,所以一路上免不了小说的话题,也就提到了中国先锋小说。也许是因为来到了福克纳的家乡吧,他也谈论起他对先锋小说的理解。

一天的午饭之后,我们两人走进一家书店。他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叽喱咕噜地念一阵英语,然后问我“这本书读过吗?”,他知道我不懂英语,即便他大致翻译的书名,也无法和我读过的译作对上号,我只好摇头。他又抽出一本,又叽喱咕噜地念一阵,然后又问“这本书读过吗?”,我只好再摇头。就这样重复了四五次。他忽然很决断地说,“这么多都没有读过,写什么先锋小说?”我立刻明白眼前这位美国人说的不是小说,也不是什么先锋小说,他在说一种权力,他在表达这种权力分出的等级。我也立刻就明白,一路上所有关于文学的话都算是对牛弹琴。为了让他能明白他自己说了什么,我只好又提起他深感自豪的福克纳。我说,福克纳当年也是一位先锋小说家,而且是一位了不起的先锋小说家。他很自豪,也很赞同。他说,是,当然是。我说,可惜,福克纳当年在美国文学艺术界根本得不到认可。他当时在美国默默无闻,他的一些书在美国甚至都已经绝版。福克纳是在欧洲轰动、出名以后,美国人才明白自己家里原来有个大师。我这样说的时候,那位美国朋友的脸忽然很红,不过他很诚实,他说,是……是这样。我们关于先锋小说的话题也就到此为止。

我知道我们当时所讲的都不是文学本身的问题,似乎更像是一个权力和等级的问题。可是,关于文学的权力和等级,却从来都无法从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中排除,甚至无法从文学创作中排除。文学的权力和等级,从来都是一个文学必须面对的非常尖锐的问题。本来是超功利的审美,却常常被权力和等级的阴影遮蔽了眼光。我自己虽然在中国无幸列入“先锋”的“光荣”行列,但却如此强烈地感受了一次中国先锋小说在国外的等级和地位,或者也可以说感受了一次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的等级和地位。

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文学中激进的实验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并因之被某些批评家称为“形式主义者”1.在他创作的顶峰期,他写了许多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如《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作品。这些小说中,元叙事手法2 的使用在打破小说的“似真幻觉”3之后又进一步混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作者及其朋友直接以自己的本名出现在小说中,并让多部小说互相指涉,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效果;设置了许多有头无尾的故事并对之进行片断连缀式的情节结构方式似乎暗示了经验的片断性与现实的不可知性,产生了似真似幻的叙述效果;作为一个叙事革命者,马原保持着对神秘的煞有介事而又并不专心的爱好与探索——这些探索常常有头无尾,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不可知性与不确定性……马原的这些叙述探索形成了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4 ,并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消解了此前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手法所造成的真实幻觉,成为以后的作家的模仿对象和小说实验的起点。与马原相比,莫言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小说形成了个人化的神话世界与语象世界,并由于其感觉方式的独特性而对现代汉语进行了引人注目的扭曲与违反,形成一种独特的个人文体。这种文体富于主观性与感觉性,在一定意义上是把诗语引入小说的一种尝试。这在他的中篇小说如《筑路》、《白狗秋千架》、《爆炸》、《球状闪电》等小说中表现尤为明显。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小说则以一种丑恶意象的堆积凸现外在世界对人的压迫,以及人自身的丑陋与无望,把一种个人化的感觉上升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寓言的层次。莫言与残雪是在寻求表达自己的感觉方式的时候显示出其在形式方面的先锋性的,这一点与马原形式主义的创新不同,但他们确实基本涵蕴了以后的先锋小说的基本方面的萌芽。
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我们着重介绍其中的格非、孙甘露、余华三位,他们代表了先锋小说在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索的发展。格非的小说也致力于叙事迷宫的构建,但他的方式与马原不同。马原是用一些并置的故事块搭成一些近于“八阵图”的小说,在每一个路口他又加上一些让人误入歧途的指标;格非则主要以人物内在意识的无序性构筑出一团线圈式的迷宫——其中有缠绕、有冲撞、也有意识的弥散与短路。如在《褐色鸟群》中,“我”与女人“棋”的三次相遇如梦似真,似乎有几个不同的“棋”存在于一个共时的世界中,但在小说进行的历时层面,每一个“棋”都对前一个“棋”起着解构的作用。这标志了格非对现实的怀疑,如同他所说的:“现实是抽象的,先验的,因而也是空洞的。”5 所以他着重描写人与物的相互脱离,“在这样的‘错位’式的情景中,人物仿佛已变成了若有若无的鬼魂,身历的事件则比传闻还要虚渺,人就是这样的从未证实过而又永远也走不出‘相似’的陷阱的一种假定状态中。”6 《青黄》可以说是这种情境中的世界图像的一个寓言,在这里“青黄”到底是指代什么?不同的记载与不同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迥然不同的叙述与解释,而叙述者根本无法判断谁是谁非,这种叙述与判断的不确定,使得小说的世界变得恍惚起来。另一篇小说《迷舟》叙述由于一次偶然的事件使得军人萧丧生并导致战争局势的转变,琐屑微末、毫不相干之事竟引起意想不到的结局,从而展示了历史与现实的无序状态。先锋小说家都很重视小说的语言,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我是少年酒坛子》等作品。孙甘露的这些小说彻底斩断了小说与现实的关系,而专注于幻象与幻境的虚构,但这些幻象与幻境又都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琐屑与线索,无法构成一个条理贯通的虚构世界。他着力于使小说语言诗化的诗性探索,词语被斩断了能指与所指7 的关系,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搭配起来,使能指自我指涉与相互指涉。如《信使之函》中 “信是焦虑时钟的一根指针”、“信是耳语城低垂的眼帘”、“信是锚地不明的孤独航行”等等几十个充满了诗意的梦呓式的对“信”的述说,在每一句述说下摘录一段信使所送的信中的段落,这些段落同样华美、富于诗意而又没有任何现实或者象征的寓意。孙甘露的小说语言实验,其实最接近的是超现实主义诗歌与绘画,他的小说是这些语言的与视觉的幻象集合而成的恍惚暧昧的梦与诗,这比莫言着力于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语言探索更进了一步:在莫言那里语言仍然有着主体的、现实的、与人文的意义,孙甘露则抽空了这些意义而只剩下纯净的言辞。与以上两位相比,余华发展了残雪的对人的存在的探索。他的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在《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难逃劫数》等作品中,他细致地描写人与人之间的残杀,如《现实一种》“像是在说一种事物的因缘,人们虽然在彼此伤害、杀戮,生活的本相是如此的残酷,但是人类却仍然莫名其妙地繁衍。”8 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中叙述者在表现这种冷漠与残酷时,由于刻意追求的冷峻风格而使得作者的态度显得暧昧,事实上余华的这种貌似超然而冷静的叙述风格来源于作家与现实之间的一种紧张关系,他要与他笔下的人物及其代表的人性的残暴与残酷的一面保持距离。不论善恶,他都要保持一种理解之后的超然,并由之产生一种悲悯心,这也导致了他在进入90年代之后的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风格转变:这些小说在描写底层生活的血泪时仍然保持了冷静的笔触,但更为明显的是加入了悲天悯人的因素。除过以上三位作家以外,北村的小说《施洗的河》、《玛卓的爱情》等小说从神学生存论的角度来考察人在缺少了神性的一维之后的生存状态,也值得重视。
所谓“一往无前”的先锋作家其实只能是一种理想,至少在中国是如此,很少有作家能够一直保持探索的姿态。等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当然,我们应该相信,文学的探索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在先锋文学作为一种思潮已经过去的情况下,我们回头来看80年代中期先锋文学的出现,就会发现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中,这并不是一件十分突兀的事情。文革后的中国文化界引进了数量相当多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西方现代的哲学、艺术与社会思潮亦相伴而来。以文学领域来说,心理分析小说,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新小说派以及理论界的形式主义、叙述学、结构主义以及存在主义等等成为人们所关注与争论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家在80年代初便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创作中移植西方文学中自现代主义以来的艺术手法与文学观念。事实上,80年代以来的主流意识形态与知识界的新启蒙主义思潮,都不能形成笼罩全局的“共名”状态,给作家们在思想与艺术上的探索留下了一点空间——虽然这个空间一开始并不是很大,但却已足以使得中国作家接受西方现代文学观念并以之刺激自己的探索成为可能。先锋文学先天地带有西方文学影响的痕迹,如马原、格非、孙甘露都承认博尔赫斯的影响。承认影响的存在却并不等于抹煞先锋作家们的努力,如马原、格非等人不同于博尔赫斯对纯粹的幻想世界的迷恋,带上了一种传统东方关注“现象”而不重视“真”与“幻”的区别的亦真亦幻色彩(马原可能还受西藏宗教文化的影响);孙甘露的诗性探索也立足并着力于对现代汉语诗性功能的挖掘,等等。综合来看,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之大,是不应低估的。
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先锋文学看作是80年代的文学状态向90年代的文学状态转化的契机,它的出现改变了已有的文学图景与文学路向。在80年代前半期,文化界的启蒙主义、人道主义思潮,虽然不可能形成“五四”时期那样的绝对的强势话语,但已颇有上升为“准共名”的趋势。先锋文学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以马原的“叙事革命”为例,某些评论家加之于他头上的形式主义、技术主义的标签其实并不合适,因为艺术形式从来不可能仅仅是形式,马原对传统叙事的似真幻觉的破坏以及随之而来的经验的主观性、片断性与不可确定性,打破了任何一种宏大叙事重新整合个体经验的可能性,这使得充满个人性与主观性的现实凸现了出来。先锋小说正是这样一种打破统一的世界图像与文学图像的努力。经由这条途径,文学进入90年代的个人写作与个体叙事的无名状态。

⑷ 什么叫"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对先锋小说的叫法很混乱,有叫“新潮小说”的、“探索小说”的、“实验小说”的、“现代派”的,“先锋小说”也是一个很不严格的叫法。

⑸ 特战先锋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特战先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一章
1
烈士陵园里,庄严的纪念碑前站着一位老人。
“首长,这里风大,您还是穿上风衣吧。”公务员说着要给老人披上风衣。
老人推开了他。
老人的左眼已经失明了,他戴着墨镜,穿着一身六五式旧军装。在老人的背后,是一排排洁白的墓碑。在最前排的几个墓碑上,依次镌刻着冷锋、藤原刚、小K、燕子六、蝴蝶、书生等烈士的名字……老人望着墓碑上的照片,眼睛不觉湿润了。
老人低声说道:“弟兄、姐妹们,我陈一鸣又来看你们来了!你们在那边怎么样,孤单不?唉……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来看你们,可我如今老了,风烛残年了,明年的这个时候不知道还能不能来看你们了?部队的陈列馆里有你们的照片,也有对你们的介绍,那是我指导他们加上去的!你们虽然后来各奔东西,可你们是这个部队的老兵,部队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的!”
老人说完,目光坚毅地望着远方……渐渐地他的目光模糊了,随着耳边响起的隆隆的炮声,他的记忆渐渐清晰。
2
1942年……

⑹ 抗战先锋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抗战先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抗战先锋
作者:屠日先锋
前言
更新时间2004-8-23 20:23:00 字数:548
这两年看了不少的架空军文,感觉颇有新意,有几部作品特别突出。象【再现汉唐雄风】、【牒血诺曼底】、【东南射日】等。但它们都有一个毛病,就是胜利过于简单了,不过3、4年时间,把事情看的太过于简单了,要把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现代化的工业国又谈何容易?物质发展不提,单就人才的培养就要花好长时间。其次就是几位作者强烈哈德,好象与德军一合作就能加速胜力似的。德国离中国相距甚远,对中国抗战的支援有很大的制约。不与强邻苏联合作是一大败笔,固然苏联有领土野心,但就其西有德国虎视,东有日本狼顾的境地,未必不能放弃野心与中国合作抗日。
我又看了【异时空--长城】,受到很大的鼓舞,但从第2部起失去了激情,只顾埋头发展,人事繁杂基本不再进功日军,让日军安享以战养战之策,谓之失败。
所以我决心写一部,内容是一批现代中国军人与苏联进行合作,组成联军参加东线战事,分享占领德国等军事工业区,利用欧洲大陆发展海军,强化中国军工,将日军逐出中国,随后以驻欧集群为骨干,收复台湾,攻占日本。当然所有与日本的战事苏联并未参与,全部由中国承担,这是我看到日本右翼人士说,日本只被美国打败,中国从未战胜日本的言论所决定的。这是一场中国人民独立打败日本的战争,持续将近20年之久。以尽舒心中郁闷之气。

1对书友疑问的回复
更新时间2004-8-……
有问题再找我

⑺ 先锋小说的主要作品

先锋小说
前期的有:格非的《褐色鸟群》;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作品;《筑路》、《白狗秋千架》、《球状闪电》、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相对来说后期的有: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我是少年酒坛子》;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难逃劫数》等作品;北村的《逃亡者说》、《劫持者说》、《聒噪者说》、《孔成的生活》.

⑻ 先锋抗日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先锋抗日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倾国小说网和您一起继续关注先锋抗日最新章节。
1937年6月,日本驻丰台的中国驻屯军步兵旅第1团第3营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伺机挑起事端。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通往河北南部的咽喉要地卢沟桥附近演习,诡称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军严词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守军第37师第219团团长吉星文率部奋起还击,至次日晨,龙王庙、五里店、卢沟桥火车站等阵地被日军占领。8日晚,第110旅旅长何基沣率部反击,由西苑及长辛店夹击宛平城外日军,一举夺回失去阵地,全歼侵占卢沟桥火车站的日军。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抵抗日寇进攻。同日,蒋介石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全国备战,并令第26路军孙连仲等部4个师归宋哲元指挥,开赴保定、石家庄,支援第29军作战。……
有问题再找我

⑼ 先锋文学是啥先锋小说是啥先锋诗人是啥简单点说

先锋文学
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和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先锋派的艺术家们经常自我表现出“离异”既定的秩序,从中宣布自己的“主体性”,他们的目标是震撼感传统影响的读者的感受能力,向传统文化的教条和信念发起挑战。
先锋小说
就不说了,上面一位已经解释的很详细了!
先锋诗人
是指他们创作的诗歌具有先锋文学特点的人,是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和作家。

热点内容
极品欲妇小说全集 发布:2024-11-17 18:57:58 浏览:44
仙魔同修七位女主角都是谁小说 发布:2024-11-17 18:54:04 浏览:417
海贼同人小说主角有雷电之心 发布:2024-11-17 18:48:27 浏览:491
一本穿越小说男主叫尉迟什么的 发布:2024-11-17 18:46:10 浏览:425
正太被推的小说合集 发布:2024-11-17 18:40:23 浏览:388
总裁sm的小说合集下载微盘下载 发布:2024-11-17 18:15:24 浏览:174
顾知州唐黎的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4-11-17 17:55:23 浏览:119
伪娱乐圈小老婆小说 发布:2024-11-17 17:07:21 浏览:316
龙岭迷窟小说大全集 发布:2024-11-17 17:07:11 浏览:724
作者剑宗武侠小说mp4 发布:2024-11-17 17:05:36 浏览:930